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螺山村:产业兴了 村民富了

安庆日报 2018-01-16 09:27 大字

岁暮天寒,宜秀区杨桥镇螺山村的水塘里却波光粼粼,鱼儿欢快地在水中游弋。金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能兵喜上眉梢:以前天天羡慕别的村,房子大、收成多,现在俺们村子靓、产业旺,成了被羡慕的对象。

螺山村距离安庆市30多公里,是宜秀区路途最远、难度最大、问题最多、困难最深的“四最”贫困村。富起来的李能兵多年前就是种粮大户,还承包鱼塘,乡情浓郁,一心想为村民谋福路,为此,成立了金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致富。“这几年路修好了,村民的心顺了,气旺了,物流齐畅,财气也聚起来了。”李能兵说,“自己富了不算富,村民们都富了才算富。”

农民要幸福,致富是关键。螺山村家家户户只有几亩地,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温饱不愁,但致富仍有困难。2015年,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后,和村两委一合计,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转型升级,依托村里自然条件,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虾连作”、“特色池塘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于是,螺山村第一书记金玲打起了土地、水面流转的算盘,全面盘活土地资源,规模化种植养殖,提高收益。

把地交出去,俺靠啥吃饭?农户心里难免犯嘀咕。金玲带着村干部天天往老乡家上坐,掰着手指头算收益账:每亩550元的土地流转费之外,还有600元分红,农民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再挣一份钱。

“流转村集体土地,以党组织为纽带,成立合作社,发展生态产业,集成创新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种养植大户+贫困户’、\‘帮扶干部+贫困户’帮扶致富的新路子。”

最终,村里3900余亩土地,实现了2700余亩流转,水面1100亩。李能兵承包了970亩土地,其中稻虾共生370亩,水稻田900亩。“现在一年收益100余万元,咱也更好了!”

“贫困村老百姓受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突破。”金玲说,“只有把生态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将生态和产业融为一体,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多方共赢,才能发展好产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贫困户江兴春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也脱贫了,家里有3.5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年终分红每年可以得到2100元钱,然后我还在这做工,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

同样,龙冲组的张志红一家3口,因病致贫,自主发展养鸡产业,并流转2.5亩地到合作社,成功实现脱贫。“以前家里仅靠几亩地过活,生活艰难,现在300多只鸡就是我家‘发财鸡\’,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张志红说。

近年来,螺山村“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统筹推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推进产业与生态融合、人与自然融合,让曾经“出行难、看病就医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的贫困山村,变成了如今“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螺山村着力念好“生态经”,打好“水子牌”,做实做好“特色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而今的螺山村旧貌换新颜。一栋栋青砖黛瓦的居民楼、一条条通畅平坦的硬化道路、一块块绿意盎然的稻田,与周边青山绿水、农户住宅相映成辉,恰似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美景。

“祖祖辈辈待在螺山村,从没想到家乡会发生这么大变化!”村民看到如今的变化由衷地说道。

螺山村893户农户3076人,其中贫困户85户219人。2017年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也从6.33%下降到2.7%以下,村集体收入达35万元,村民们富了,绿水青山越来越成为金山银山。

村里美起来了,百姓富起来了。

日子红红火火,螺山村的文化生活也五彩斑斓。漂亮的楼房外,核心价值观,文化宣传板随处可见。建起了村民活动广场,1050平方米综合性服务中心功能一应俱全,党员活动室、农村书屋、文体活动室常常有村民光顾。

螺山村以党建为引领,环境与文明互动融合,用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文明提升,用文明提升反哺村里环境。螺山村也从过去的软弱涣散村转变为现在的先进村。

新闻推荐

海军安庆医院成功实施 首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本报讯2017年12月8日,海军安庆医院普外科成功开展首例全胰切除术,为一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患者实施全胰腺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术,手术顺利。该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延...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