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芦稷情未了 老 顺

安庆晚报 2017-12-12 11:56 大字

高粱,古名黍、秫、芦稷,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以前,村子里家家种它,称之芦稷。它是很好的经济作物,其中黑穗的甜芦稷,和甘蔗一样,是我儿时的好滋味。只是,几十年没有再吃过了。前晌,我在菜市场,看到大妈们在叫卖一种食品,说是甜芦稷,好吃哦。一听到这熟悉的称呼,我就有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马上买了几根,果然,甜丝丝的,脆崩崩的,水生生的,还是当年那般味。

小时候,奶奶在门前塘后埂撒了芦稷种,长出了一片芦稷林。秋天,小弟兄们在里面捉迷藏,发现黑穗的甜芦稷,立即砍来分食,欢乐的笑声在芦稷丛中荡漾。芦稷籽成熟了,穗子像马尾,籽粒赛珍珠,奶奶将它割回来,用铲子将籽粒刮下,晒干。腊月里,将它倒入大钵子,放水浸数天,以除涩味,然后水磨成淀粉,用大木盆接着,铺上一层老布,在布上倒入草木灰,吸干水分,布下的就是汤圆粉,粉红色,糯软的。平时,做成汤果子,搭煮稀饭吃,节省了口粮。正月,做成汤圆,请亲戚村邻吃。五个一碗的汤圆,又甜又香,放开肚皮吃,多吃是好汉。大舅爹爹食量大,有一年,他一顿吃了25个汤圆,被传为美谈。

芦稷籽是酿造白酒的上等原料。《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之代称。芦稷是酒仙们的最爱。晋代诗人陶潜好酒,任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种秫谷,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今天的茅台、五粮液等高档名酒,仍然以芦稷籽为主要原料。芦稷制成的酒,味正醇香后劲大,强身健体效果好。正如电影《红高粱》插曲唱的:“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美妙的感觉,谁喝谁知道。

芦稷是庄稼中的美女。春天,它拔节向上,亭亭玉立,全身绿装,像豆蔻年华的村姑。夏日,它青黄的花瓣,淡淡的花香,羞涩的脸庞,像情窦初开的新娘。秋风里,那枣红色的穗子,摇曳飘逸,像美女飘动的红头巾。倘若遇见一片芦稷林,那是大妈们的广场舞。你从远处看过来,那红红的“马尾巴”,仿佛是飘舞在青纱帐上的一抹红云,给肃杀的秋天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最是欣赏芦稷的气节。它立地坚定,挺拔正直,像翠竹,有青节但不中空;像芦苇,无蔓枝但有气根。基部的气根,不仅吸收空气中的营养,而且像五爪龙一样,牢牢抓住土壤,扎深根,“接地气”。风吹不倒,雨打不斜。气节涵养了血性。抗日战争中,“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一枝枝芦稷苗,像一杆杆红缨枪,剌向天空;一片片芦稷林,像一张张青纱帐,严阵以待。八路军和老百姓利用芦稷青纱帐作掩护,展开游击战,英勇杀鬼子,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人民音乐家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特别讴歌了“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安庆籍著名画家、韦吕美教授的历史油画《青纱帐》,艺术地再现了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风云画卷。芦稷功不可没啊!

芦稷还是亲民的楷模。它喜光、喜热、喜高温,耐瘠薄、耐旱涝、耐盐碱,不争地盘,边边拐拐都可种植。不争肥力,与其它作物和平共处。不争空间,与黄豆等矮秆作物套种。芦稷一身是宝:子实除供食用、酿酒外,还可制糖。秆可制沼气和做烧锅柴。甜芦稷秆可当水果食用。青叶经处理后可作喂牲口的饲料。根可入药。穗可扎成扫帚。

现在生活好了,家乡没有人种植作为杂粮的芦稷。三嫂说她三十年没有种了,年轻人甚至都不认得芦稷。今年,听说芦稷籽又值钱了,三嫂高兴地说,明年要种一亩芦稷,给你们城里人解解馋。

新闻推荐

关于限期淘汰黄标车的公告

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关于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的工作要求,现将限期淘汰事项公告如下:一、2017年12月10日前,黄标车所有人应当主动办理报废注销手续,逾期不...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