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年小巷的“前世今生”

安庆日报 2017-08-29 10:01 大字

背街小巷,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人文基因。然而,由于历史欠账,曾经的背街小巷成了“脏乱差”代名词。

近两年来,安庆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改造整治了老城区66条背街小巷,使“边角地带”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行走在安庆的每条街巷,无不让我们从心底生出对这座城市的更多热爱。

立秋后的安庆傍晚有些闷热。72岁的刘大爷在热闹的蔡家桥旁的老树下打牌、下棋,和街坊邻居拉够家常,才踏着平坦的柏油路慢慢溜达回家。

如果换作二年前,夜幕降临后,刘大爷一般待在家里不出门。用他的话说:“巷子里黑灯瞎火,路也不平,怕摔跤。”

刘大爷所住的小巷——工农街,原名碟子塘街。1922年,许世英在皖主政,修建了安徽第一条官办公路怀集路由此而过。当时的碟子塘街上有一座桥,叫蔡家桥,它横跨古巷当间,桥下溪水潺潺,两岸人流熙攘,喧嚣而热闹,百年来一直是安庆政商荟萃之地。曾经的碟子塘街,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见证着安庆城市的历史变迁。

工农街原先有几座桥,如今都无法寻觅了。8月22日,记者来到工农街,只有蔡家桥还残存着半边桥栏,像一位老者,孤立在工农街上。

“民国之前,工农街一直是北门外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安庆最有代表性的街区。”刘大爷告诉记者。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投入和建设更让它的“颜值”跌入谷底。巷外的主干道越来越宽敞繁华,巷内的工农街却越来越脏乱破旧。

在碟子塘社区工作多年的社居委主任刘青深有感触:“道路坑洼,黑灯瞎火,污水漫溢、垃圾遍地。居民也习惯了在街巷里乱堆乱扔,乱搭乱建。”

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比,巷里巷外的强烈反差,让世代居住在工农街的老居民心里不是滋味。“我们生活的小巷似乎被遗忘了,好像成了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边缘群体。”有市民说。

像工农街这样的背街小巷,在安庆有几百条。背街小巷虽然空间小,人口密度却很大。虽是城市的小角落,却是老百姓生活的大舞台。

2015年,百年老巷终于等来了转机。安庆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下决心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对包括工农街等老街在内的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

“安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短板多,过去一般只注重主干道整治和建设,小街小巷顾不上,城市的‘里子\’和‘面子\’没有兼顾。”大观区市政管理处主任胡勇对安庆背街小巷的情况颇为熟悉。

在胡勇看来,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是一项精细的“绣花”活儿,要从最基础的“脚下修路、头上亮灯”开始,方便群众生活出行。

平整道路、截污纳管、规整管线、拆除违建等“整容”工作逐一开展;栽花种树、见缝插绿、文化上墙等“美化”措施也一项项完成。

安庆在“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的标准上,再加上“文化”,要求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保留背街小巷的历史文化风貌。

“道路改造后,老百姓环保意识也提升了,大伙儿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刘青说。

在外的安庆人从微信中看到家乡的变化不停地点赞。“变化太大了,干净舒适,历史文化名城很有文化韵味。”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陆先生说。

实施背街后巷改造工程以来,安庆老城区处处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如今,走在背街小巷子里,随处可以感受到整治带来的变化。道路上路面整洁平坦,整齐划一的停车线,临街墙面被打造成文化墙,手绘的卡通文明城市公益宣传画,简洁大气。

小角落大民生。又是工农街普通的清晨:街面小吃铺里,小笼汤包在蒸笼里冒着热气;沿街杂货店里,居家需求的商品应有具有;街面服装店里,新到的服装整齐地挂在门口……

历经繁华、没落,这条百年小巷,又迎来了美丽蝶变。

新闻推荐

龙狮桥乡:党建引领 推动棚改

今年全面启动棚改签约工作以来,迎江区龙狮桥乡各个片区,坚持在前沿开展党的工作、在一线发挥党支部作用、在现场凝聚群众力量,通过优化组织设置、规范组织生活、创新组织载体、强化组织优势,全面激活...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