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男子搞发明获11项专利 靠自己设计制作办起蒸笼厂,去年营业额达200多万

新安晚报 2020-09-18 10:55 大字

小学学历、手脚因为车祸残疾,在很多人看来想要做出发明创造很难,但是程进华成功了。近几年来,程进华发明、设计、制作各种机械设备,获得11项专利证书,其中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等,被当地民众称为“农民发明家”。不仅如此,程进华和朋友一起合伙开办的蒸笼厂去年营业额就达到200多万元。

一场车祸落下残疾

今年43岁的程进华出生在安庆市怀宁县平山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小学五年级后他就没再继续读书。“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打工,跟别人后面刷油漆。”程进华告诉记者,在村子里,有些村民开工厂做胶合板,生意挺不错,自己打工攒了点钱后,也跟着村里人学习开工厂。

2004年,程进华去四川经商,将家里的工厂关闭,带着钱继续做胶合板生意。“最辉煌的时候经营着三家工厂,生意也是顺风顺水。”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3月23日,一场车祸让程进华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虽然过去十多年,但是他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一辈子都忘不了。

程进华告诉记者,那次车祸导致自己头部脑震荡,左手和左腿都落下残疾。“左手手指头伸不直,腿部损伤,走路不能太快。”他说,一直到2013年还在治疗,花费了几十万,还欠着外债。“我受伤后工厂也持续亏损,最后无奈都关闭,自己也回到老家休养。”

喜欢琢磨终获成功

回家休养一年多,程进华的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但是左手和左腿落下的残疾让他不能做重活。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程进华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程进华发现家乡有很多人经营包子店,蒸笼是必需品。“虽然蒸笼产业完善,但是长期以来蒸笼的制作工艺却没有很大的改变。”程进华说,传统的蒸笼都是由老师傅手工制作而成,耗时、耗力,自己想发明能够更快、更好地制作蒸笼的设备,如果成功,那么肯定有市场。

小学学历,身体还有残疾,听说程进华想做蒸笼发明,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他们劝我找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我心里就是想做出点事情。”程进华说。

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却是很残酷的。“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凌晨三点突然有个想法就赶紧起床用笔记下来。”程进华告诉记者,自己对电路和自动化方面很有兴趣,这些年也结识了很多懂机械的朋友,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在电脑上阅读大量的资料,并且向朋友们请教,第一个用机械生产的蒸笼终于做成了。

“远看像蒸笼,近看也像蒸笼,但就是不好用。”程进华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没有了解竹子的特性,一根竹子有不同硬度,所以制作出来的东西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程进华尝试了很多方法,将竹子放在水里煮、放在火上面烤、用机器压……

除了技术难题外,资金也成了程进华发明路上一大难题。为了能够将发明之路走下去,程进华一边赚钱,一边继续改进。在程进华的努力下,他不仅成功申请了竹制蒸笼快速成型装置的专利,还完善了竹制蒸笼成型装置设备。

办蒸笼厂效益不错

除了蒸笼这项发明外,程进华还成功申请了另外十项发明专利。

程进华有过做胶合板生意的经验,他发现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而建筑垃圾中大部分是胶合板。程进华告诉记者,有些工地采取焚烧的方法处理建筑垃圾,但是这种做法不仅浪费林木资源,也污染环境。为此,程进华又琢磨着发明了一种利用废旧建筑模板制作再生建筑板的方法,既可以提高使用效率,还能够保护环境。

2018年,程进华和朋友一起合伙在家门口办了一家蒸笼厂,主要制作蒸笼的配件,厂里二十多台蒸笼设备基本都是程进华自己设计制作的。据程进华介绍,去年营业额就有200多万,接下来准备正式面向市场生产蒸笼。

“做发明创造首先要有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是万万不行的。”程进华说,除了想象力外,还要动手去做,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付诸实际,坚持走下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余康生

新闻推荐

火龙果“火”了好日子

红艳似火的火龙果挂满枝条,剥开果皮,紫红的果肉让人垂涎欲滴。8月20日,岚山区黄墩镇红龙果家庭农场里,农场主卜桂芝正在...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