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母亲何蕴之的传奇人生
2012年11月,《柳州晚报》记者采访何蕴之老人情景。
(照片由赵伟翔提供)
□张明非
2020年5月25日晚9时50分,母亲何蕴之走完漫长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享年105岁。从身体不适送医院到心脏停止跳动不到10个小时。没有死亡的恐惧,没有抢救的痛苦,母亲如熟睡般安详平静地离开了她眷恋的儿孙和这个世界。
母亲1916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市怀宁江镇的一个望族之家,她的祖父是安庆宝庆银楼的股东之一,开办有大通银行,并在怀宁、安庆等地经营多处商铺。父亲何雨霁毕业于北平法政大学堂,先后任当时的湖南衡阳县、河南封丘县县长。何家不仅家境殷实且是书香世家,母亲的伯父何雯曾留学日本,清朝末年在上海与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共同创办了颇有影响的《民呼》《民吁》《民立》三报。大舅吴范环曾任《世界日报》总经理。
母亲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聪明伶俐,在兄妹3人中最受父母宠爱,童年自然养尊处优、无忧无虑。不料好景不长,她13岁那年,父亲感染了猩红热,年仅41岁便不幸去世。母亲受此沉重打击整日以泪洗面,次年亦染病撒手人寰。昔日的宠儿成了孤儿,对年少的母亲来说不啻天塌地陷。但她并没有一蹶不振,凭着一笔好字和要强的个性,高中毕业便孤身一人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世界。她先后到过汉口、北平、昆明、长沙等地,读过书,也当过家庭教师、职员。1936年8月怀着出国深造的梦想,她报考了北平中法大学化学系,可惜入学不到一年便因抗战爆发被迫中断学业。
1938年7月,母亲带着妹妹何衡到了汉口,在那里考取了宋美龄倡导成立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开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成为第一期学员。有一天宋美龄来干训班视察,学员列队欢迎。母亲因个儿小,排在最边上,宋美龄走过来摸着她的头说:“这是我的小妹妹。”当时,干训班聘请了一批社会贤达和知名学者任讲师,母亲记得有邵力子、邓颖超、刘清扬、史良、帅孟奇等人。结业以后,母亲辗转到了湖南省东安县,在一所为战争难童建的教养院当老师,不意被军阀唐生智看中要她做儿媳妇。母亲连夜逃出东安县,先到长沙郊区亲戚家住,后因日寇逼近又南下逃往四川。在重庆,她遇到了我的父亲张知辛。
父亲是湖南澧县人,1927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1937年到重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全国慰劳抗日将士委员会总干事。与父亲结婚后,从1942年到1952年的十年间,母亲生育了六个子女(一个不幸夭折)。可以想象,单是抚育子女长大,就需要付出多少辛劳;何况为了生计,她还不得不断断续续工作。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在地下党支持下,于重庆创办进步刊物《人物杂志》,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和仇视,经常有国民党警察和特务借故上门搜查,母亲不仅要分担办刊物的许多具体事务,还时刻为父亲的安危担惊受怕。这一段经历,很多年以后母亲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1951年秋,我们全家随父亲工作调动迁往北京。父亲在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发起建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副总干事,母亲进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母亲的勤勤恳恳、恪尽职责在单位是有目共睹的。她搞发行,一个人负责20多家出版社,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的上百个电话号码她都能烂熟于心,随手拨出。她负责的这一块不仅要保证图书有销路,还要做到征订数量与需求平衡,这就需要对每一本图书的梗概都有所了解,并掌握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售书对象的知识结构、高等院校的分布状况等。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且应付裕如,委实是不简单的。在同事眼中,母亲的热心肠也是出了名的。她长期担任工会委员,主动为生活困难的职工排忧解难。记得三年困难时期,食物极度匮乏,她却经常接济别人。一年一度的春节,单位会比平时多供应一点肉、油,加上父亲还有一点特供,我们几个孩子满以为可以解解馋了,却眼巴巴看着她提着装满肉食的篮子给孩子多的人家送去。正因如此她人缘极好,当她在“文革”中无端遭到审查和批判时,不少好心人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她,安慰她,鼓励她。正是这极珍贵的情谊和子女的孝顺及照顾陪伴,支撑着母亲熬过了那些身心备受摧残的岁月。
1966年6月“文革”爆发,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母亲也受牵连在单位接受审查。1968年4月,父亲在隔离审查失去自由数月后含冤去世,全家人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母亲痛不欲生,4次自杀未遂。当时,哥哥攻非和我大学毕业在外地,妹妹厌非、改非到山西太谷农村插队,连聋哑的弟弟问非都去了远郊延庆,母亲随单位去了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偌大的北京城不再有我们一家人的容身之地。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岁月。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母亲也迎来她苦难人生的一个转折。大妹户口迁回了北京,弟弟也回城有了工作。离散多年,北京终于又有了一个家。母亲退休以后参加了居委会工作,她“埋没”多年的才干有了施展的机会。她记忆力极佳,能记诵许多枯燥的数字;她十分健谈,天南地北见闻颇广。参加社区组织的征文比赛、智力竞赛,都志在必得,无往而不胜。更令人称奇的是,当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她开始用手机,不满足只接听电话,还会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输入文字,这一年她已95岁高龄。2011年5月8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大妹厌非的文章《九五老太发短信》,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历经磨难的母亲,在子女的精心照顾下,竟然越活越硬朗。顺利地走过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迈进了21世纪。然后老当益壮一路跨过了百岁大关。
母亲生性好动,喜欢外出旅游。我们5兄妹有3个在外地,她常常坐火车、乘飞机,往来于北京到太原、上海、桂林的子女家。有年夏天到太原小妹家避暑,也因此游遍了山西的名胜古迹,曾经有五上佛教圣地五台山的骄人纪录。到上海哥哥家,饱览了江浙沪一带的著名景点和湖光山色。兄弟姐妹中,我离京最远,年过九旬的母亲接连几个秋天都由弟弟陪同来桂林居住一段时间。
桂林的秋天天高气爽、桂花飘香。我们常常带着母亲和弟弟自驾出游,母亲兴致很高,总是乐而忘返,不知疲倦,桂林的青山绿水间留下她不少足迹和笑颜。我们还不止一次驾车远行,先后到过柳州、梧州、南宁和广东肇庆、广州和番禺等地。2012年11月13日,我们陪母亲去柳州。柳州日报社的一位副总编辑是我教过的研究生,听说母亲上世纪30年代到过柳州,遂派两名记者陪同夜游柳江并采访。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母亲和弟弟登上游船,畅行于有“百里画廊”美誉的柳江。在五彩缤纷灯光的点缀下,两岸奇峭连绵的山峰、飞流直下的人工瀑布和晶莹剔透的水上喷泉格外璀璨夺目,仿佛一幅奇美灵动变化万千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母亲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不由回忆起她70多年前逃难到柳州的情景。第二天一早,《柳州晚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记者文章《传奇老人难舍柳州情 74年后圆梦龙城》,头版还配发了母亲游江的大幅照片。继《九五老太发短信》之后,母亲再一次成了新闻人物。
为劫后余生的母亲做百岁寿宴,是我们5个子女的心愿,哥哥精心筹划了这次活动。2015年6月6日上午,母亲的百岁寿宴在上海外滩酒店隆重举行。4个弟妹分别偕儿孙从北京、太原、桂林、南宁会聚上海,这也是我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空前盛大的一次聚会。参加寿宴的还有哥哥沪上的亲朋好友以及从北京、重庆乃至海外专程前来祝寿的60多位友人。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孙晓华代表出席寿宴的嘉宾致辞;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英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献诗一首;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先生当场泼墨挥毫书写了朱副部长的诗作赠给寿星。哥哥代表家属讲话,当他说到母亲“95岁还能用手机发短信,97岁体检42项指标全部合格,如今百岁耳不聋,眼不花,能行走,满口真牙”,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
百岁以后,母亲还一发不可收地参加了一些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她落落大方,反应敏捷,应对得体,成了引人注目的“百岁明星”。
2016年8月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电影《重庆村17号》新闻发布会暨开机仪式。“重庆村17号”即著名的“阎家老店”,是当时中共南方局的重要活动据点。我的父母亲是阎宝航的老朋友,曾长时间住在“阎家老店”。会上,阎宝航的小女儿阎明光特别介绍了母亲,并邀她登上主席台同重要嘉宾和主创人员一起启动了电影开机仪式。影片周恩来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刘劲、罗援少将等嘉宾都同母亲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同年9月23日,母亲应邀出席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阎宝航先生纪念墓碑揭幕仪式”。当主持人介绍到母亲时,话音未落,她就起身向大家致意。当天,母亲还同阔别多年的老友——阎宝航之子、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的阎明复面谈。
2019年10月,母亲生前工作单位授予她“新华功勋”奖章,表彰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和热忱奉献。同年,她从北京市逾千名百岁老人中脱颖而出,入选展览《百岁老人对你说》,主办方用“走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万象”概括了她的传奇人生和桑榆晚景。
从1916年到2020年,母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世事沧桑、历史风云。她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早年,她同周恩来、邓颖超、阎宝航、郭沫若等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有近距离的接触。她经历了种种艰难坎坷,甚至九死一生,却奇迹般地如此健康长寿并无疾而终。我们为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感到自豪!衷心祈愿亲爱的母亲一路走好,同阔别半个多世纪的父亲在天堂重逢,永享安乐!母亲,您永远活在子子孙孙的心中。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文史馆馆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7日,怀宁农商银行在怀宁县马庙镇政府召开银企对接会。怀宁县副县长张曾出席会议,县直有关单位、马庙镇党委政府代...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