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杀熟”口罩变“炒米” 省反电诈中心:网购防疫用品需擦亮双眼

安徽法制报 2020-03-02 00:49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孙晟李荣耀张政记者李斐)疫情当前,口罩等防疫用品成了抢手货,有些人却动了歪脑筋,网络平台、朋友圈变成其行骗舞台,各类骗局花样百出。省反电诈中心提醒各位市民,在网上购买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请到正规网站购买,遇到要求提前支付货款、订金等,一定要提高警惕。

朋友圈“杀熟”

2月初,某公司负责人汪某急需购进一批普通一次性口罩,他在微信朋友圈多次发布求购消息。2月11日,一个网名叫“阿豪”的微信好友主动联系汪某,称其可以弄到大批量一次性口罩。心急如焚的汪某相信了“阿豪”,并与其见面对接具体事宜。

见面后,“阿豪”自称陆某豪,并谎称有口罩货源。汪某信以为真,并以每只2.5元的价格从其手中购买145000只口罩,共计362500元。为获取汪某信任,陆某豪还佯装与汪某签订购买口罩协议。等协议签订后,汪某便将362500元的进货款汇入陆某豪账户。几天过后,汪某见陆某豪迟迟不发货,多次询问,他均以货源还在协调,快递在运输途中百般拖延。后来,汪某意识到被骗,报警求助。

2月20日,经警方传唤,犯罪嫌疑人陆某豪到案后,据其交代,自己并没有口罩货源,当汪某36万余元货款到账后,他便在网上赌博,把钱悉数输光。后又以同样方式骗取另一位微信上海籍好友张某12.6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陆某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口罩变“炒米”

2月15日,怀宁县高河镇董先生在微信群看到低价出售口罩的广告信息,私信联系购买4000个口罩,谈好价钱后通过微信转账16750元给卖主,第二天,董先生收到对方寄过来的快递,发现购买的口罩变成了“炒米”,方知上当受骗,立即向110报警。

怀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高河中队民警迅速展开侦查,通过技术手段很快就锁定了桐城市吕某某,2月18日,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将其抓获。

据吕某某交待,因前期欠人高利贷无钱偿还,自2月12日以来,便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发布低价出售口罩的广告信息,再与被害人添加微信好友进行交易。待收到口罩款又无法兑现口罩,就花钱买若干袋炒米邮寄给被害人,通过调包方式诈骗了5人,涉案价值5万余元。

目前,吕某某涉嫌诈骗罪被怀宁县公安局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拉黑买主拒发货

2月7日,萧县圣泉乡某建筑公司采购员丁先生,准备为即将复工的工人们购买口罩。他在某QQ群中,看到有人发布出售口罩的信息后,便立即将其加为好友,并表示需要大量医用一次性口罩。随后,该男子以每个口罩单价2.2元的价格卖给丁先生,要求其先付款,后发货,如果不付款就将口罩卖给其他客户。

好不容易找到“货源”的丁先生,生怕对方反悔,共转了32000元货款。付款后,丁先生多次催促对方发货,并索要物流单号,均被其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失去联系。2月13日,意识到事情不对的丁先生选择报警求助。

萧县公安局圣泉派出所接警后将此案移交龙城责任区刑警队。民警通过侦查,快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河南人韩某某,通过进一步侦查,发现其因疫情未能返回老家,目前仍在江苏省太仓某地。

2月20日,办案民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韩某某抓获归案,其对涉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韩某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反电诈中心发出预警通报

疫情当前,一些犯罪分子抱着“蹭热点、赚钱快”不劳而获的心态,铤而走险“花式”诈骗。为此,省反电诈中心发出预警通报,犯罪分子利用群众急于购买储备口罩等医疗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在被害人付款后,不发货或者直接拉黑失联,骗取钱财。

在此,省反电诈中心提醒:在网上购买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请到正规购物网站,遇有要求提前支付货款、订金以及在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

新闻推荐

怀宁县腊树镇防疫期间解“三难”

本报讯(通讯员刘修竹)“感谢镇、村关心,感谢帮扶干部帮扶。”在镇村扶贫帮扶干部主动上门帮助找路子推销积压山芋粉时,怀宁县...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