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货送进村

安徽日报 2020-01-22 07:34 大字

锣鼓敲起来,乡音唱起来。“开演了,开演了,大家快来看呀……”1月16日下午,在怀宁县公岭镇永新村丁家祠堂,楼上楼下挤满了观众,掌声、笑声、欢呼声在四合院里此起彼伏,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份浓浓的文化年味。

当天,该县黄梅戏剧团把新出炉的大型传统黄梅戏《鸡血记》第一时间呈现给村民。在现场,名角花旦的精湛献艺,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音韵唱腔,让村民们赞叹不已。虽然天气寒冷,但他们却异常兴奋。“怀宁是‘戏窝’,老百姓爱听戏、唱戏,也爱看戏,这次县剧团来表演一年一度的大戏,我们再忙也要看看啊。”村民丁中华说。

“三月里来,哟哟哟,桃花红来杏花白,水仙花儿开,又见那芍药牡丹全已开放哪,那嗬咿呀哟嗬咿呀嘿……”台上演员唱得投入,台下群众看得入迷,有些村民甚至和剧中人物一起长吁短叹或手舞足蹈。

近年来,怀宁县每年都组织“送戏进万村”活动,送戏进村。同时,各乡镇和村每年还要另外邀请黄梅戏剧团下乡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欣赏精彩的“文化大餐”。初步统计,去年全县共完成各类送戏下乡演出380多场。近年来,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创作演出的多个剧目屡获大奖,其中《李离伏剑》获全国曹禺剧本一等奖,《邓石如传奇》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等。“戏曲只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才能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坚持开展送戏进万村、黄梅戏进校园等活动。”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说,今后演员将更多地走进农村地区,在广阔的田间地头送戏、种戏和养戏。

戏曲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农村风气。“听戏唱戏,哪还有时间说家长里短?现在村民们打牌的少了,惹是生非的少了,大伙有说有笑地过好日子!”说起文化进村带来的变化,永新村党总支书记郝竹华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林业转型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致富路径,怀宁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了乡村 富了群众

坚守红线护绿即“护民生”“环水漫步湿地岸,鱼翔浅底白鹭飞。”这是怀宁县平山镇钵盂湖湿地公园的美景,自然景观、防洪排涝...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