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说起普通话

新安晚报 2018-11-14 10:54 大字

□怀宁吴良伦

别人说的话听不懂,自个儿说的话,别人不知咋回事,我的乡邻铁塔叔为此很苦恼。

铁塔叔块头大,嗓门高,“铁塔”的绰号,就这样被人叫开的。铁塔叔的儿子打小读书就很聪明,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一城市落户并娶妻生子。有一年,儿子一家三口头一次回老家,“阿爸,一根银,你瞅瞅。”一见面,吴侬软语的媳妇抱着孙子,满脸笑容地对公公说。“一根银?”铁塔叔反复摸着自己的脑袋,嘴里“好,好,好”地应着。事后,铁塔叔向儿子求解“一根银”是何意,儿子听后,乐了:“一根银”,就是“一个人”的意思,说的是您老的孙子,那是您儿媳讨您老高兴。“一家人,怎么说几家话了?”铁塔叔自言自语地喃喃道。

一家人说几样话,有什么稀罕的?一个村子还说百家话呢。每年年关一到,陌生的面孔陆陆续续回到村子里,说话的口音令人犯迷糊。原来,村庄里的年轻人,大多去城市的企业上班了,那里的女工来自各省各地。彼此你有情我有意,一来二去地好上了,就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小家庭。过年的时候,女子跟着荷包里装满了票子的丈夫回来了,说的话自然是南腔北调的。

还有,过去村子里的大学生屈指可数;现在村子里的大学生,到底走出了多少,一下子还真说不清。这些跳出农门在外地工作的农家子弟,找的另一半绝大多数不是本乡本土,过年都要携妇将雏回到老家。这些远道而来的,一时间天南地北相聚到村子里,因而言语各异。更有的婚娶的还是外国人呢,身边还有着混血子女,叽里呱啦,只听到他们在说,但说的是什么,旁人犹如坠入云里雾中。

看着从身边走过的一个个一群群“怪异口音”的村里人,“跨省跨国,想都不敢想啊!”铁塔叔不由想起自己这一代人,大多数没有出过本乡本县;所找的另一半,多是不出本村本乡,甚至还有好些是换亲换来的。

自从办起了蓝莓园和加工厂,铁塔叔对南腔北调的认识更深了。村子背依大别山,属低山丘陵,丘陵岗地的土壤为红壤、黄棕壤,呈酸性微酸性,特别适宜“水果皇后”蓝莓生长。在省农科院和镇里支持下,铁塔叔在村里流转山场120亩,从事蓝莓种植和果实加工。除草,施肥,采摘,加工蓝莓饮料,哪一样少得了人手?忙季一到,本村的不够用,铁塔叔就开着大客车从外地招人,一时间,村庄里喧闹十分,特别是采摘季节,城里人成群结队前来采摘,蓝莓园里你来我往,热闹异常。

为了让自己说的话别人能听懂,铁塔叔决定丢掉本地腔,改变说了50多年的“土话”,正儿八经地学着说起了普通话。

铁塔叔说,打从办起了蓝莓园和加工厂,洽谈生意成了平常事,而谈生意要靠语言交流,双方听不懂可不行。有几次,因为自己方言重,以致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闹出了笑话和误会。几次教训下来,使他下定决心要学会普通话。

决心虽好下,但真要改变自己顽固的乡音,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有人善意地嘲弄他,也有人劝他别碰这个钉子了。但铁塔叔全然不顾这些,无论是出差在外,还是在上班,每天都要挤时间看电视、听广播,一是为了搜集信息、拓宽经营思路,二是为了学说普通话。实在弄不明白时,就向正在上中学的外甥女讨教一番。刚开始时,他和别人都觉得很别扭,说话显得“洋腔怪调”的,但时间一长,彼此都习惯了。现在,他的普通话已经到了张口就来的娴熟的程度。

新闻推荐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改革开放看工行】

——记工行安庆分行石集支行营业部财富经理李品□叶双六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李品已入行六年,现就职于工...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