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社居委积极搭建趣缘文化活动室迎江区:让老年朋友“乐”享天年 本报记者 毕璀 本报通讯员 王磊 吕亚慧

安庆日报 2018-11-12 09:24 大字

老年大学旗袍班

任秀英

汪泽江

肖冠军

老年大学:教育养老以课养心

“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如今,“上大学”已然成为安庆市老年人退休后乐享生活的新时尚,老年大学更是成为他们精神寄托的新家园。虽已入冬,天气渐寒,但老年大学里依然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老年班里“众生相”

“郎有心来妹有意,一团热火化寒冰。河水清清照双影,好似罗汉背观音哪,背观音……”11月9日上午9点多,还未走进迎江区老年大学,记者远远就听到了从教室传来的一阵婉转悦耳的黄梅声。

循着戏音,记者从后门走进了一间教室。讲台上,戴着鸭舌帽的老师一边打着拍子一边教唱,时而点头时而停顿纠错。台下,桌角、窗台、椅背上或摆或挂着各种式样儿的茶杯、菜篮、背包,目测四五十人的座位坐得满满当,戴着老花镜的“学生们”神态十足地听着、唱着,丝毫未曾觉察到记者走近。

挨着教室依次走近,足见特色。

书法教室人更多,课桌间走廊上都挤满了椅子,以至于下课后,“学生们”上卫生间还要颇费些功夫左拐右绕。书法班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学生大多都是站着的,其它杂物统一放在一处,桌上摆着的全是笔墨纸砚。虽说只是个初级书法班,但记者目之所及之处,竟完全是一幅大家泼墨挥毫留佳作的气象。

“临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娇姿笑柳娘。吟看屡曾惊太傅,断弦何必试中郎。”诗词班的学生们带咏带唱的形式,将苏轼的《题领巾绝句》传达出了“古诗新韵”风味。这个班,不仅带着老年学生们学诗词,更有足够的功力让老年朋友成为写诗词高手。

而在今年新开设的旗袍班,十几位身材高挑的学生身着长裙,正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在不算大的教室内练习走秀。手中的蒲扇灵活摆动,在整齐划一的动作中自如地时上时下,时而在空中划出一道华丽的弧线。这一刻,这群年均60岁的阿姨们,仿佛被时间“冻”了龄,那些年轻的姿态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分外养眼。

……

“我们一共开设了14个专业,涉及舞蹈、诗词、书法、戏曲、健美操、柔力球、电子琴等等时尚科目,总共有41个班级,学生数量达到1500多人。”该校艺术团团长王玲介绍说,“就像孩子上学一样,有章有制,每天都有课,每天都很热闹。”

“上大学让我收获多”

“时值金秋菊正黄,迎江汇集庆重阳。

龙飞凤舞出遒劲,绚丽多彩画自芳。

情笃厚,意深长。中华国粹共弘扬。

晚霞更比朝阳美,老树开花分外香。”

该作品名为《鹧鸪天,观书画展》,出自诗词班学生邢桐生——今年76岁,只上过小学。

“以前没有条件读书,后来成家被生活负累,读大学就像一个扎根在心底里的梦,时时回响。没想到社会发展这么快,还有老年大学,我是义无反顾就报了名的。”邢奶奶感慨不已,“七年之前,我对诗词一窍不通,看古人的文采飞扬就像看天书,既崇拜又羡慕。”

在老年大学的七年间,邢奶奶不仅学了数万首诗词,还广泛阅读了各类文学著作,跟着班级远赴祖国各地采风。如今每到一处,邢奶奶便能即兴而作,自创的诗词更被广泛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上。她还给自己取了个很有诗意的网名——“山空桐籽落”。

54岁的程艳是舞蹈班最年轻的学生,多年前因患癌症而加入了癌症协会,喜欢跳舞的她因为参加2014年“省运会”演出而认识了迎江区老年大学一位舞蹈老师,随即报名学习。

“慕名而来,结果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舞蹈艺术,而且还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学校所有师生的关爱。”程艳告诉记者,2017年,当她的癌症第二次复发的时候,老年大学的师生自发组织集体募捐,让她顺利渡过难关。从明年开始,程艳还能享受另一项特殊政策——终身免费学习。

“退休之后何去何从?在对老年大学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我将自己完全托付给了她。”书法中级班学员马扬宏坦言,刚开始学习时,握笔、叠纸、调墨啥都不会,行书、草书都不认识,繁体字全部重学。

如今,经过几年摸索,马扬宏不仅写得一笔颇为满意的字,成长为中国老年书画家学会会员,更有了意外收获——两个孩子在自己的熏陶下,也爱上了书法,天天与他比艺切磋。“最重要的是,有了爱好的我,已经懂得老年生活该怎么过得有滋有味。”马扬宏说。

68岁的金石文是2013年开始进声乐班的,从一开始的不识谱到现在年均上台演出几十次,退休后的他忙得不亦乐乎。

“天天练习吸气呼气,几年下来,气息比之前顺畅许多,感觉身体明显比之前要轻松很多。而且,通过上这个班,我还结交了很多校里校外的朋友,一点都不孤单。”68岁的金石文乐呵呵地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退休之后更要接触社会,主动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柔力球老师方小云,是安庆市柔力球舞蹈早期教学者。早些年,退休之后在深圳帮儿女带孩子的方小云,有机会学习了柔力球。学成后即回家教学,现年66岁的她依然身姿矫健轻盈,带的学生也已经一批换一批。

“每天在这里带着老年朋友做柔力球操,既锻炼了身体又结交了朋友,让我很有成就感。”方小云说。

在老年大学上学的银发“学生们”,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感慨——退休后,一样可以不用寄情于麻将桌,一样可以热热闹闹地活着,一样可以有尊严地过着,一样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老年人的“黄金时代”。

“教育养老”期待更多关注

“与其说是老师,倒不如说是这里的老年志愿者,以公益的心从事公益事业,让每个老年朋友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养老。”曾是怀宁黄梅戏剧团专业作曲家的戏曲班老师陆梓介绍说,来老年大学教学至今已有8年,年年岁岁从未间断。

王玲告诉记者,在老年大学教学的老师都是具备专业资质的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事情。也正是有这么一批热心公益、有责任心的老年朋友,迎江区老年大学才办得有声有色,广受好评。据记者了解,迎江区老年大学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来自其它县区。

“从1999年开办至今,我们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校长谢桐旺介绍说,今年在迎江区委区政府的关注下,再次投资200万对学校进行重新装修,建起了电脑室,扩大了图书馆,平整了操场,更新了门头,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在城区位居前列。

然而,这样的办学规模还远远不够。尽管多次搬迁扩大场地,多次增加专业和班级,然而仍然是供不应求,受场地和师资的限制,很多班级都是一位难求。

“一个学期学费才50元,还能有这么好的平台,谁不想来啊?”带班老师陈江坦言,“现在很多教室都是一室多用,班主任也是身兼数职。就我们书法班而言,再办两个班增加100人都是分分钟能满额的事情。”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我们还在锡麟街道办了分校,而这种分校需求眼看只会越来越大。”谢桐旺说,“这是一个老龄化社会的时代需求,需要更多人来关注和重视。”

让老年人“才有所展老有所乐”

位于迎江区新河路街道的地质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活跃,老年群体众多。

夕阳红灿未觉晚,老有所为不知秋。为了让老年艺人们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地质社居委以“民间艺术,草根文化”为载体,汇聚辖区老艺人,呈现出一幅颇富地域特色的文化新图景。

任秀英——“布贴画”里绘妙趣

见到任秀英老人时,她刚参加完“迈向新时代中国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其创作的剪纸画《快乐无限》荣获金奖,并被授予“新时代经典艺术家”荣誉称号。

“得的奖数不清啦,感觉越活越有意思啦!”74岁高龄的任秀英一边喜滋滋地说着,一边打开她的超大布包,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大摞作品。《三毛流浪记》全本52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全本30张、唐僧取经未完成本18张,还有“鱼水情”“永远跟党走”“喜迎十九大”等各种零散主题的布贴画和剪纸。

尤其是在全本的布贴画上,任秀英老人还配上各种妙趣横生的话语,看起来就像一幅幅精心制作的漫画,引人入胜,颇为别致。

任秀英告诉记者,她是退休之后才开始学做布贴画的,“有一次看到孩子课本上有一个《回娘家》的图片,觉得很有意思,便想着尝试一下做布贴画,没想到做成之后孩子特别喜欢,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兴致。”

此后,任秀英便开始广泛搜集各种小人儿书,寻找有意思的画面,四处找边角布料,再配上各种有意思的文字,一幅幅布贴画栩栩如生。

“布贴画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乐趣,就连老头子也越来越支持我,还亲手为我制作了一把刻刀。”任秀英腼腆中带笑地说。技术越来越纯熟的她,开始参加各种比赛,收获的奖状、奖杯从此一摞接一摞。

两年前,敢于挑战勤于思考的任秀英又开始琢磨手法相近的剪纸。有着绘画功底的任秀英很快便上手,从猪狗牛羊花草画到精细的人物主题画,任秀英信手拈来。这还不够,学会剪纸的任秀英又开始做各种花样布偶,将布贴画、剪纸画巧妙嫁接在布偶上,做成虎头鞋、布狗、布猫等,个个活灵活现。

汪泽江——“根雕”刻下美好时光

在地质社居委趣缘活动室二楼,入眼即是一件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为主题的根雕作品,根雕与主题高度契合,惹人注目。紧挨着的旁桌、墙柜上,还有序摆放着数十件根雕作品,依托原有的树根形态被精心制作成各种主题作品: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

这些作品均出自72高龄的汪泽江之手。

“和很多人一样,退休之后的我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很无聊。有一次,在岳西的女婿家看到了一幅根雕作品,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汪泽江告诉记者,“其实我对根雕一无所知,不知道还要到野外深山老林各处寻根,更不知道做一幅好的根雕作品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所幸的是,汪泽江退休前一直在地质队工作,对野外工作环境颇为熟悉。只身远踏大别山,推着自行车漫山跑,寻找“有缘”根,成了汪泽江一年中最有盼头的事情。

寻根、挖根、修根、洗根、剥皮、烘干、涂漆……眼见一件件朽木在自己的细心雕琢下“重生”,汪泽江内心的成就感越发厚重,也让他寻根的意念越发强烈。

“有一次下班回家,在安庆火车站门口看到一块石头,一眼便相中了,可是我搬不动,只能将它埋在地下,第二天推了板车过来拉。还有一次,夫人喊我去西门打香油,路上我又发现了一块好石头,便一心想着搬回家,结果挨了夫人一顿骂,油没带回去倒是带了块破石头……”诸如此种趣事,汪泽江如数家珍,回忆中不乏满满的幸福感。

“根雕又动脑又动手动脚,让我不自觉地锻炼了身体。同时,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心灵也找到了归宿,这样的老年生活我很满意。”汪泽江笑着说。

肖冠军——“书法”百态写千秋

2003年退休,至今已有十五年。十五年,肖冠军的生活被书法填满。

肖冠军从小颇爱书法,但因条件限制一直没能受过专业训练。凭着自己的勤奋,慢慢练出了一手好字。也正因为如此,曾在大理石工艺厂做后勤工作的他,被公司老板挖掘调至工艺设计科,刻字成了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在工艺设计科的5年时间,肖冠军相继接触过行书和楷书,书法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书法没有捷径,首先靠勤奋,刻苦临摹正宗书法,其次靠专注和坚持,全神贯注,不进则退。”肖冠军说,“工作的时候心不静,退休之后反而更有时间和精力专门研修书法,每天练习不少于500字,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如今,肖冠军的书法作品早已经在圈内颇受好评。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书法院比赛中,他还作为安庆市两个代表之一参选,获得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受肖冠军的影响,他的孙儿也能写得一手好书法。

按肖冠军的话来说,书法让他远离了烟酒、麻将恶习,将他的内心修炼得更加平和。

如今,任秀英、汪泽江、肖冠军的作品均通过地质社居委趣缘活动室的平台,对外开放展示。

“像任秀英、汪泽江、肖冠军这样的民间人才还有很多,他们不仅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丰富了我们的社区群众文化。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目的就是让他们的才能有所展示,让他们凭着自己的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更多的快乐。”地质社居委党委书记潮洪说。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的明显变化,老年人群体日趋庞大,且加速递增。据最新发布的《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17)》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95.85万人,在全省老年人口总量排名中位居第三。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追求、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正在逐步从过去“物质养老型”向“精神养老型”转变,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

近年来,迎江区一方面依托区级老年大学,为全市老年朋友集中讲学授业,极力打造“老有所学”新平台;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街道、社区开拓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为身怀才艺的老年朋友充分施展才能、广交“道友”的新载体。一个属于老年人的“黄金时代”应声而来。

新闻推荐

安庆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底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353人

11月4日,怀宁县平山镇扫黑办会同镇团委、青年志愿者在集镇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宣传活动。怀宁县始终保持对各类黑...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