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产云秋:坚守60年,成为盔帽制作大师

安庆日报 2018-10-29 09:45 大字

怀宁县石牌镇73岁的产云秋老人,坚守60年让戏帽技艺焕发出新活力,让这一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发展下去。近日,产云秋入选2018年7月份“安庆好人”。

产云秋有一门绝技:戏曲盔帽制作。正是凭着这门绝技,他被安徽省列为戏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在怀宁县石牌镇正街泰和祥戏剧盔帽店,是产云秋老人的“藏宝库”,他从箱子里拿出一顶顶精美绝伦的盔帽兴趣盎然地向我们介绍起来。“小时候就喜欢工艺美术,那时候看到后街有一家盔帽制作,我感到很神奇,也非常感兴趣,13岁就休学,学上了这个行当。”从此后,他与盔帽结下不解之缘。聪明加上勤奋,22岁时,产云秋就成了石牌戏曲盔帽技艺的第五代传人。

制作戏帽是技术活也是耐心活,更是良心活。一顶戏帽制作下来差不多得40道工序,最简单的也要十几道工序。从最开始的刻纸、粘贴、加网子、压制成型、淋粉、上漆、贴箔、点翠等等,每一道工序都很复杂,需要手眼配合及时,对技术要求十分高,一般的一顶戏帽制作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产云秋介绍说,高层次的帽子,名伶、名演员他是由鸟毛贴的,30多个工序,最普通的帽子,也有十几道工序,才能够组装成型,每个程序都是绝活,要稍不留神,就走了边,必须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盔帽款式多样,造型美观,堪称艺术佳品。其制作用料考究,程序繁琐复杂,每一道工艺都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由于技术好,产云秋被誉为“石牌帽子产”,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戏曲剧团前来订制戏帽。

据了解,自明末清初以来,戏曲帽盔加工制作就是怀宁县石牌镇的一个重要行业,日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走进石牌镇产云秋的非遗展示厅,慕名而来的游客就被一个个做工精美的戏帽吸引了,有皇后公主戴的凤冠,将领戴的大额子,文官带的乌纱帽,色彩或清秀素雅或鲜艳夺目,无不溢动着浓浓的古典美气息。

从13岁学徒开初,产云秋做了60年戏剧盔帽。在产云秋看来,自己虽然不是梨园子弟,但戏帽上面的每一片的点缀都饱含着他酸甜的戏剧艺术人生。“艺术既要对称,也要洁净,再一个就是要典和雅。”产云秋说。

每当看到台上演员配上盔帽粉墨登场,台下观众兴致盎然地欣赏、鼓掌,产云秋皆是沉醉其中,“我痴迷戏剧盔帽制作,热爱文学,喜欢历史,也学习哲学,这些,对我的技艺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产云秋说。直到现在,70多岁的他休息的时候,手里总少不了一本书。几十年来,产云秋刻苦自学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园林设计、古建装饰等,他对传统盔帽的学习、制作、研究没有间断过。

“2017年9月份,我带着代表安徽戏曲元素文化创意产品——石牌戏剧盔帽,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8年5月10日,石牌戏曲盔帽非遗技艺亮相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每每说到这事,产云秋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兴奋起来,眉宇之间都洋溢着自豪。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素有“戏曲之乡”之称的石牌镇,正努力打造戏曲文化特色小镇,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也给产云秋戏剧盔帽制作带来新机遇。“我还想收几个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徒弟,把戏剧盔帽制作传统工艺传承下去。”产云秋表示。檀志扬

新闻推荐

黄墩镇全面做好秋季秸秆禁烧

本报讯为全面做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怀宁县黄墩镇积极组织、严密部署,确保全镇秋季秸秆“零焚烧”。...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