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坚守60年,制作戏剧盔帽

安徽日报 2018-09-19 11:08 大字

本报记者 孙海涛本报通讯员 檀志扬

日前,在怀宁县石牌镇正街一家戏剧盔帽店,73岁的产云秋老人向记者拿出了他的“藏宝库”。那是满满一箱子各式花样的盔帽,每一顶都精致漂亮,让人赞不绝口。据了解,自明末清初以来,戏曲帽盔加工制作就是该镇一个重要行业。此前,制作盔帽技艺已申报省级“非遗”进行保护。

“小时候,我就喜欢工艺美术。那时看到街上有一家盔帽制作店,我觉得很神奇,也非常感兴趣。 13岁时,我干上了这个行当。 ”聪明加上勤奋,产云秋22岁时成了石牌戏剧盔帽技艺的第五代传人。

制作盔帽是技术活也是耐心活,更是良心活。 “制作一顶盔帽需要大约30道工序,最简单的也要10几道工序。从最开始的刻纸、粘贴、加网子、压制成型、淋粉、上漆、贴箔、点翠等,每一道工序都很复杂,而且还要注重手眼配合及时,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一般情况下,制作一顶盔帽要耗费10天左右的时间。”产云秋说,名演员用的高级盔帽是由鸟毛粘贴的,所以看起来华美高贵。即使制作最普通的盔帽,也要精心制作才能够组装成型。

走进石牌镇专为产云秋举办的“非遗展示厅”,记者看到这里有皇后、公主的凤冠,武将的大额子,文官的乌纱帽,色彩或清秀素雅或鲜艳夺目,无不透露出浓浓的古典美。“每个程序都是绝活,稍不留神,就走了边。制作盔帽必须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由于技术好,产云秋被誉为“石牌帽子产”,吸引了众多戏曲剧团前来订制盔帽。

在产云秋看来,虽然自己不是梨园子弟,但盔帽上每一片点缀,都饱含着他的艺术追求。 “艺术既要对称,也要洁净,再一个就是要典雅。 ”产云秋说,每当看到台上的演员披挂上阵,字正腔圆地表演,台下众多观众兴致盎然地欣赏、鼓掌,他都会沉醉其中。

“我痴迷戏剧盔帽制作,也热爱文学艺术,爱看历史和哲学书籍,这些对我提升技艺有很大帮助。”产云秋表示,制作盔帽,不仅要懂得美术,还要有厚重的文化修养。直到现在,他手里经常捧着一本书看。几十年来,他刻苦自学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园林设计、古建装饰等知识,对传统盔帽的学习、研究、制作没有间断过。

今年5月,石牌戏曲盔帽非遗技艺亮相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目前,石牌镇正努力打造戏曲文化特色小镇。黄梅戏等剧种的发扬和繁荣,也给产云秋制作戏剧盔帽带来新机遇。“我和徒弟们要跟上新时代,把这个老行当进行创新、改革,把新鲜时尚的元素加进去。 ”产云秋虽过古稀之年,仍开设工作室,把制作盔帽这一“绝技”传承并发展下去,让历史悠久的盔帽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怀宁700余万元资助4385名贫困生

9月13日,就读黄墩初中的程智敏同学领到了625元的贫困助学金,加上春季学期包保教师帮助申请到的625元的教育资助,共领到1...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