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本报通讯员 吴良伦
“劳动群众好习惯,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这句流行于怀宁县马庙镇洪桥村的顺口溜,生动地道出了农家书屋的作用。“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道出了文化对人的精神浸润作用。走进洪桥村部,最能吸引眼球的,是挂着农家书屋的金字牌匾和向村民告示开放时间的牌子。
自村里农家书屋落成那天起,凌张苗就担任起书屋管理员。此前他任过村干、当过兵、干过教师。2008年退休后一下子没了事头,他的心理空落落:“不行,我得干点什么!”恰巧这个时候村里建设农家书屋,说干就干,凌张苗对村里腾出的40平米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刷新,并安装了电灯、电扇、电视机,还把自家的录像机、扩音机及音响也搬到书屋里。1500多册图书配发下来,他又第一时间里清点书籍,严格按照图书分类管理,戴着老花镜,加班加点以最快的时间上架分类陈列,每一类别的图书都统一编号粘贴标签,怕配下来的打印的图书清单会翻坏,他还手抄了一份备份。
为了让农家书屋有“农味儿”,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作用,凌张苗从书籍种类入手,多选择收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读本等有关书籍,增强农民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多收藏一些有关科学种田、智慧农业、农民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图书,让农民通过阅读图书增长知识,早日奔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多收藏一些镇风文明、家风家训等方面的书籍,让更多的农民从图书中汲取道德养分、享受精神大餐,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正是适时更新书屋书报,做到既与时俱进,又契合村民群众实际阅读需要;制定合理的借阅时间,全开架借阅,周一到周五安排指定借阅时间,周六、周日、节假日、暑寒假里更是全天候开放。此外,在农家书屋设立了“读者需求簿”,根据读者意见及时调整图书结构。除了上级配发的图书外,凌张苗还拾遗补缺,订阅一部分群众喜爱的图书。得益上述举措,如今到农家书屋看书读报的村民日益增多。
农家书屋,顾名思义,是供村民文化休闲、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长农业生产知识的平台,成为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建好书屋是为了用好书屋,自怀宁县马庙镇洪桥村书屋建成以来,凌张苗总是带领大家从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推广良种良法。只要有村民来找他,他都热心帮助,书屋的书籍太多,大家一时间找不过来,只要大家一提到什么样的需要,他都会根据大家的需要推荐书籍,村民非常满意。
村民丁文柱承包了水田105亩,凌张苗送给他水稻大田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相关书籍,手把手教他田间查虫、治虫技术。为了激发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凌张苗利用召开村民会议和重大节日,依托农家书屋,开展讲故事、知识竞赛、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全村群众的文体活动,还增进了大伙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为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凌张苗主动请来一些喜欢看书的农民,讲一些通过书本学到的技能,与大家共享,引导农民看书;与农村党员教育结合起来,经常播放一些党员电教片,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春节期间,他常常邀请返乡农民工聚会书屋,为村民讲外面精彩的创业故事。村民都称他是致富的好帮手、法制教育的好园丁、留守儿童的好爷爷,还获得了“全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荣誉。
新闻推荐
怀宁县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积极构筑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在舆论宣传上,该县通过悬挂横幅条幅、发放传单、召开村民会议...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