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靠两脚“走江湖”张四七的出行嬗变

安庆日报 2018-07-09 09:25 大字

从出门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两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到四轮私家车,从排队搭公交车、大巴车到手机一点随叫随到的网约车,再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时速800公里的飞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高效便捷,交通方式的更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这一切,对于怀宁县金拱镇黄马村70岁村民张四七而言,体会格外深刻。

7月3日是张四七老伴来海军安庆医院复诊的日子。由于三个月前刚做了手术,身体比较虚弱,担心乘坐公交车或大巴车太颠簸引起身体不适,老人在天津务工的二儿子一早便给两位老人远程叫了一辆网约车,车辆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到张四七家门口,50分钟后抵达医院,张四七的二儿子网上支付了车费。“农村打不到出租车,从家里到公交站还有四五公里的路程,现在网约车直送直达,真的太方便了。”张四七说。

回顾过去,张四七对通行方式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触。“小时候我们这里很少有正规的路,到处都是双脚走出来的泥巴路,人们出行都是靠步行。”张四七告诉记者。

年轻时,张四七是一名篾匠,肩挑背驮走街串巷给人编织竹席、箩筐等物品。从黄马村走到安庆市,单程得要六、七个小时,天没亮就得起床赶路,否则上午就做不了生意。生意不景气时,他还会去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江苏等地找活做。“那时我先乘坐轮渡到武汉,逆流而上得花20多个小时,然后从武汉边走边干活,基本靠两只脚‘走江湖\’。”张四七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步行经历是从六安市舒城县走回家,全程90公里用了约20个小时,从凌晨走到深夜,走到家双脚酸痛还起了泡。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四七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自行车,那时村里购买自行车的人还不多。从此,他开始骑车出门揽活,速度提升了,也省力了很多。

进入90年代,摩托车开始盛行。1997年,张四七的二儿子花了几千元买了一辆摩托车,经常带着家人出门兜风。2004年,206国道建成通车,路上来往的公共汽车、货车开始多了起来。同年,54岁的张四七没再外出务工,他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做起了运输生意,平时给饭店运送煤球,年底给村民送菜搬物,出行也基本都是靠三轮电动车,家里的那辆自行车也被当作废铁卖了。过去的十几年间,张四七的三个儿子先后购买了轿车,成为有车一族。

“现在不仅仅是出行便捷了,水泥路也通到家门口了,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早已成为历史。从步行到轮渡、自行车、摩托车、大巴车、出租车、动车,我都体验过了,我想等老伴身体好点,和她一起坐飞机出去旅游散散心,体验一次最新的出行方式。”张四七告诉记者。

记者 雷琳琳

新闻推荐

怀宁县血防成效显著

怀宁县近年来大力实施以传染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连续10年未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