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隐士汪之顺

安庆晚报 2018-05-12 11:02 大字

2011年8月,在《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出版总结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说:“清代诗歌可以视为清代社会史的资料。如汪之顺《流民》《哀时》,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

汪之顺是谁?他何以得到当代著名学者如此高的评价?

弱龄早慧 幼学夙成

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九日深夜,南直隶安庆城高井头汪府张灯结彩,敕授尚玺郎、73岁的汪萃亨先生老来得子,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年汪家有太多的不幸:九年前,汪萃亨的大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道亨公逝于任上,谕葬鸭儿塘;七年前,他的长子、27岁的汪之东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现在,他的三房太太、25岁的吴氏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汪萃亨觉得是大哥道亨公在天堂庇佑这一支香火。

第二天一早,老爷吩咐家丁带上三牲、纸、烛,到正观门外鸭儿塘之西枫树岭祭拜道亨公。

汪萃亨给儿子取名之顺,字禹行,希望他没病没灾,顺利成长,像大禹一样,以卓著的功绩报效国家。吴氏给儿子取了一个号:平子。盼望儿子有屈原(名平)一样的才气,成为大诗人。

小之顺果然不负厚望,“十岁书升,即有声艺苑,试辄高等;年十二,补博士弟子员,旋食饩。”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享受廪膳补贴,12岁,吃上了皇粮。真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遭逢乱世 归隐梅湖

正当汪之顺潜心读书,准备报效朝廷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崇祯十七年(1644),他18岁,这一年中国出现了五位“皇帝”:4月25日,崇祯皇帝吊死在北京煤山,明朝灭亡;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确定为大顺朝永昌元年,次日清晨离京;6月5日,多尔衮进入北京,10月30日,清世祖定都北京年号顺治;6月19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10月6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

福王继位后,晋升左良玉为宁南侯,镇守武昌。第二年(1645)三月左良玉兴兵,以解救太子为名进军南京,矛头直指当朝首辅马士英和兵部尚书阮大铖。到九江时,左良玉吐血而死,各位将领秘不发丧,推选其子左梦庚为军主,大军继续东下。左梦庚一手炮制了安庆历史上一场浩劫。

据桐城戴名世、山东徐振芳等记载:七日,左兵以“清君侧”为名实施暴行,而首恶阮大铖正是安庆人。左梦庚对安庆大肆劫掠烧杀,五座城楼被烧毁,巡抚张亮、知府傅梦碧遁入潜山。

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和《古埂汪氏总谱》记载:“汤氏,太仆主簿汪之广侧室。城陷,与姑孙氏同被执。贼欲手刃姑,汤请以身代。贼寻置姑去,执汤他往,汤坚拒不从,竟遇害。”“阮氏,生员汪之东妻。东早卒,阮年甫十八。无子,誓不再醮。事舅姑,以孝闻。苦节四十余年。”“节妣阮氏,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初七流寇陷皖,骂贼而死。”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中,汪之顺失去了三位亲人——孙氏:汪之顺大妈、汪道亨遗孀;汤氏:汪之顺堂嫂、汪之广妻子、汪道亨儿媳妇;阮氏:汪之顺大嫂、汪之东妻子。

战乱频仍,哪里能安置一张书桌?年轻的汪之顺心在滴血,“绝意进取,遂弃举子业。以放达不羁之才,归隐梅湖。”

峻笔如霜 孤怀似雪

“梅湖者,在怀宁西北乡,与桐城西南境相际,其水入桐城练潭以趋江。”(姚鼐语)

梅湖,旧属安庆府怀宁钦化乡(今怀宁县茶岭镇年丰村梅湖嘴)。这里远离喧嚣的城市,蓝天、碧水、绿野、翠竹,令人心旷神怡,是个治学的好出处。汪之顺自己动手构筑“梅湖草堂”。他肆力于诗,清刻和婉,上掩古人,尤精书法,苍妍端劲,善琴棋,诗酒自娱,登高啸傲,颇有靖节之遗风。著作除《时务策》外,《梅湖诗钞》是他的杰作。

春日田居

春风长日暇,好鸟鸣深林。赏此田园趣,澹然清我心。志士怨白发,幽人保素襟。出处各有道,拂性非所任。聊倾一壶酒,抱膝以长吟。

初夏

初夏湖村好,幽清事事宜。课花惊蝶梦,展画抚蛛丝。饼供尝新麦,羹炊带露葵。千章浓树里,百啭隐黄鹂。

田间秋兴二首(选一)

草舍秋晴洁扫除,荫门瓠叶日萧疏。

时逢岁稔田多秫,家近平湖食有鱼。

村酿新篘声淅淅,长竿老钓意徐徐。

晚来闭户浑无事,油幕松灯自读书。

冬 暝

晚获萧条湖水平,路边黄犊远归耕。

桥通野寺寒云色,人踏枫林落叶声。

布帽重添冬气候,柴门独立老心情。

农家岁歉炊烟少,日暮渚田鸿雁鸣。

上四首,写田园风景,崇尚自然,追求心灵之趣。写景重在写意,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

当时与梅湖先生道同志合往来甚密者,有范又蠡与许雯。据县志所载:“许雯,字幼仲,隐处南岭,足不入郭者数十年。与汪梅湖范五湖友善。三老翁脱帽高谈,终日婆娑花下。”

寄范五湖

茅屋起长叹,西风飒已秋。

打窗惊落叶,望雨听鸣鸠。

贫贱身何老,糟糠道仅留。

垂纶漳水客,念尔未能休。

送许幼仲往云田坂

物役竟难免,送君还损神。

满村黄叶路,一笠白须人。

过坂天应晚,敲门主不嗔。

桃花潭下水,脉脉老汪伦。

一则写远怀之情,一则写恋别之态;语真情暖,足匹古人。

诗人蒋瑶芝,字素书,“家贫愤志读书,邃于经学。同时足当唱和者,惟汪之顺汪宗周及范又蠡而已。”

赠蒋素书 (其一)

把臂何须早,论交老益知。

爱君才似海,忘我鬓如丝。

古道衰时急,文章淡后奇。

眼中人甚少,努力此为期。

集贤关遇刘麐山小饮茅亭

老眼摩挲看忽明,下驴一笑坐柴荆。

我从客岁方归舍,君又何求又入城?

药酒倾来聊解冻,鲍鱼搜出亦多情。

关门令尹如相见,应道青牛远饯行。

过杏花村看花(二首选一)

不负花时约,犹嫌已半残。明霞收欲暮,初旭好谁看?重叠深村巷,支离老社坛。落英纷满地,风雨昨夜寒。

另外,《由黄莲渡入鲍家冲过小龙湾访螺峰兄》《闲过东关外石硚沟至水云庵》《月夜从高河泛舟归》《过三鸦寺》《由石塘深入山路过大龙峰》《读书雨华庵 》《登小龙泉庵看菊》《高河埠闲步同宣行儒赋》《甘露寺》诸诗,模山范水,精雕细琢。湖光山色经妙手剪辑,即刻呈现出流光溢彩的画面。道光《怀宁县志》将“杏村春色”列为“十二景”,汪之顺的诗作是有功劳的。

明祚既移,梅湖先生适晋阳,寓北下,过天雄,游吴楚,览山川,最使人敬仰的是,他放怀诗酒,肥遯养晦,以寄其高洁玄妙之思于山水之间,而哀时伤国,时现于吟咏。如《闻雁》“度碛河流黑,闻笳汉月明。”《过蒋素书江楼》“新秋好风日,每感此江山。”《过彭泽》“义煕风物改,未敢问前修!”而《流民》《哀时》等篇,写流民颠沛流离及胥吏虎凶狼暴,对当时各省灾祲及横征暴敛,沉痛慨叹,可与杜甫《石壕吏》《哀江头》等篇媲美。

梅湖先生襟怀恬澹诗境高超,当时学者名流如周栎园、杜于皇、方嵞山、田孙若、陈伯玑等,皆与之交游而雅重。江州文德冀为序其集,汉阳李云田称赏其诗及古文;皆从未识面,徒以文字,遂结心期,足见先生人格魅力。

月晴天柱 潮满海门

梅湖先生有薄田数顷,清初操江巡抚李日芃建培原书院(后改名敬敷书院)时,曾征购汪之顺在梅湖嘴的私田作为书院的学田(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初五,汪之顺年五十以疾终。

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载:汪之顺“易箦之顷,犹手摩一编示其家人,急为行梓。”意思是:病危之际,反复抚摸着自删的诗稿,告诉亲人,尽快刻版印行。

然而,梅湖先生临终遗愿迟迟没能实现。

乾隆五十五年(1790)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梅湖先生推崇备至:“诗境清远,是陶、韦家数。”认为汪之顺的诗作与陶渊明和韦应物的风格一脉相承。

嘉庆元年(1796)梅湖先生六世孙汪德钺丙辰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礼部员外郎,会典馆总纂。嘉庆十三年(1808)汪德钺寄信给钟山书院山长、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先生,请他为《梅湖诗钞》做序。78岁的姚老夫子十余年前已经“得梅湖诗,爱之抄一册。置笥中欲遗海内论诗者。”他认为:梅湖先生“为人多技能而尤长于诗。清韵悠邈,如清霞薄云依空映日;不必广博,而尘埃浊翳无纤毫可入。”

不幸的是,时年六月,姚鼐序成而汪德钺病逝。《梅湖草堂近诗删》未刊。

道光十四年(1834)秋,藏书家、出版家陈世镕将三位皖江诗人汪之顺《梅湖诗钞一卷》、余鹏年《枳六斋诗钞一卷》、江尔维《七峰诗稿一卷》结集刻印出版。而此时梅湖先生已逝世131年。

清末《安徽通志》记载:“汪之顺,字禹行,怀宁人,乙酉后弃诸生,隐于梅湖。著有《诗删》,周亮工为序而行之。”

民国年间汪氏后人汪学启曾说:“先君子藏有梅湖诗删缮本三巨册,志谋校刊,以餍学者之望,然终未逮。”这三册稿本后来不幸散佚了。不久,汪氏后人汪诒荪、汪培实继起,搜集无遗,得诗四百余首,并汪之顺自序和汪德钺所作的传记等,1929年付东方印书馆刊行。民国版《梅湖诗抄》,实为拼接旧藏稿本(部分)、陈世镕选本及搜罗部分遗作,约四百余首。“然公手自删原本,犹不止此。”(汪学启语)

1935年,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第五卷第10期上,皖江学者洪文年、何鹏撰文介绍梅湖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诗作,并感叹“这样你的生命,这些你的痛苦,疯狂……总有一日,……人家会了解你的真价。”“伟大的诗人啊!你将也要像陶渊明一样伟大!”

新闻推荐

马庙镇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5月2日,工人在企业车间生产。今年以来,怀宁县马庙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勾勒出工业经济“开门红”的美好图景。一季度,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