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随礼的人情方是“大情怀”

皖江晚报 2018-01-17 14:54 大字

安徽省怀宁县雷埠乡李店社区怀堂中心组,一些陈规陋习在这里却行不通,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乔迁新居、子女升学等红白喜事,除了至亲象征性送去几十元钱外,村民们无偿帮忙,不随一分礼,这样的“村规民约”坚持了80余年。

不随礼,这个“老规矩”是个好规矩,能够坚持下来不容易。不少地方随礼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是“压力山大”,而又欲罢不能。“东家升学西家生娃,南家开张北家婚嫁……”一些地方的人情随礼“与时俱进”,金额越来越大,稍不注意,一个月工资就“随它而去”。随礼的钱相当一部分在来来往往、吃吃喝喝中花掉,其中不少是被浪费掉的。从宏观层面上讲,是社会财富的消耗,也会影响到社会文明的进程。

人情不是用金钱“计量”,不能被金钱“稀释”,更不能被金钱“绑架”。确实,在人情社会里,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容易被卷入人情的漩涡。中国有句古话:“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眼下,人情往来、人情消费,在不断攀比中扭曲,在不断“进化”中变形,在不断量变中“变质”,尤其,少数领导干部借机敛财,成为腐败的工具。其实,当用随的礼多少来衡量“人情冷暖”时,人情便变了味。

人情必须回归正途,不随礼的人情方是“大情怀”。人情将面临社会转型的挑战,人情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人情何去何从?社会转型之际,我们要厘清“规则与人情”的界线,不能因人情而破坏规则;要处理好“金钱与人情”的关系,不能将两者“画等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人情社会里的积极元素、有价成分保留并传承下来,让其在法治社会的健康氛围中释放出绚丽的人性光芒。

□王旭东

新闻推荐

潘月霞辛苦打拼4年为亡父还清70万元债务

今年31岁潘月霞家住怀宁县石牌镇普济村,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考分配到怀宁县雷埠乡农村信用社工作。她快乐无忧,享受着上天恩赐的一切美好。然而这一切,在2014年5月一个周一早晨戛然而止。上班路上,家人...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