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植根乡土 和乐成长 ——怀宁县凉亭乡中心学校“和乐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纪实

安庆日报 2017-12-06 09:26 大字

通讯员胡旭俊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语,顺应了乡村家庭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建家门口的好学校”也是凉亭乡中心学校多年来的发展目标。

“你们学校真漂亮的,就像花园一样,没想到农村学校也能建得这么好。”一位来校暗访安全工作的市公安局警官,在检查中赞叹不已。

凉亭人居亭而不囿于亭,有敢闯敢拼的劲头,更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在外出务工勤劳致富之后,寄望下一代能够走出不一样的人生。他们不再满足于出门就能上学的便利,更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他们或举家迁出,或租房陪读,“离开”似乎成了乡村孩子教育的唯一出路。十年间,凉亭中心学校(本部)由最初的926名学生,锐减至353人。

凉亭教育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学校的发展必须提速!2012年9月,学校确立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远景规划,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和乐文化”特色学校。

几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从校园环境到教学设施,实现了全面升级。新建了标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求。装备了两个多媒体教室,为每个班级配备交互式液晶教学设备,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堂堂用”。新征近十亩土地,建造了符合要求的运动场,升级了留守儿童之家,开辟了心理辅导室“知心小屋”,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和乐校园文化的特征初步彰显。一进学校大门,涵虚楼上“和而不同、自得其乐”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自信地向人们宣示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各展特长的追求和自我发展、乐享成功的欢悦。楼前左侧主路旁的文化墙,古朴而典雅,展示了亭文化的七大育人内涵——“虚、思、文、雅、和、乐、飞”,这是学生学习学校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也是学校打造和乐校园文化的不竭泉源。“和园”“乐园”“廉园”散布于校,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乐学石、古树庭、筑梦墙等景致点缀其间,使近三十亩的校园布局错落,处处皆景,富曲径通幽之美。

齐备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则充分释放了教师的创造力量。学校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制定并通过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学校还引领教师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把教师个人价值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成为教师的行动追求。尊重、关心、信任、激励,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凝聚力和协同力增强,实现了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个人幸福与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正如陈香老师在演讲中叙述的:“这是我的园地,春天温暖盎然,夏天热情奔放,秋天清凉雅致,冬天纯洁致远。我爱我的园地,我是园丁,在园地里幸福地耕耘。”

五年来,学校的变化不单单暗访的警官没有想到,常年在外务工的乡亲也是啧啧称赞。近年来,凉亭中心学校(本部)在读学生数已实现三连涨,本年度在校生426人,教学质量考评常年位于怀宁县第一的等次,均衡发展工作经验在全县交流……乡亲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不再只是城区学校条件的优越,更多是感叹家门口学校的日新月异。

“老师噢,比他妈妈都好,我家孩子跟老师最亲……”六年级汪军的奶奶,说起老师总有道不完的感激。汪军自小父母离异,年幼的他与奶奶相依为命,更不幸的是他二年级时又患上了肾病综合症。班主任吕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学校,学校马上组织爱心捐款和爱心义卖活动。在接下来漫长的治疗和康复期间,吕老师一直以代理妈妈的身份陪在汪军身边,同学们也在学习上、生活上处处关心。渐渐地汪军的病情趋于稳定,集体的温暖也让这个大男孩开朗了起来。

时间很快,汪军小学毕业进入初中,但唯一不变的是他脸上洋溢着的阳光。与汪军一样,脸上洋溢着欢笑的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

凉亭是外出务工人口大乡,学校留守儿童占到69%,这些孩子大多数时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这些隔代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经验,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采用过激的手段,一打二骂三威胁;要么十分溺爱,一切顺从孩子。这些做法给学校教育带来难题,也给学生的成长产生诸多影响。

因此,学校利用家长学校,专门开设针对隔代监护人的课程,指导他们科学育人,了解“留守孩子”的特点,避免教育上走极端。同时,各班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及时与远在异乡的家长沟通,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商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此外,该校尽力营造益于学生成长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集体生活氛围,让他们在校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学校在升级“留守儿童之家”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心理辅导室“知心小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优秀留守儿童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孩子自立自强。

凉亭乡中心学校着力构建各具特色的和乐班级文化,制定《班级文化考评方案》,明确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从卫生习惯的培养到班级公约的制定,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到班级班风的形成,从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到班级目标的凝聚、班级精神的确立,各班围绕“和乐”理念,扎实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谐向上的班风普遍建立。如今,学校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的班级名称、班级目标,提炼了班级精神和班级口号,师生和谐相处,润物无声。正如陈小燕老师所描述的:“生活中,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与他们交流谈心;课堂上,我们平等对话,引导他们快乐学习。我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也带头运用礼貌语言;和学生一起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时常摸摸他们的头,微笑一下,给一个温暖的拥抱,与孩子们亲近着,一起快乐着。”

正是在这样的和谐环境中,学校的留守孩子与其他同学一起快乐幸福的成长。夏雅婷、邓莹莹同学分别获得安庆市优秀留守儿童和怀宁县“十佳留守儿童”称号,在凉亭中心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留守不再是一个具有鉴别性的词汇,因为他们在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中,互相促进,共享阳光。

“胸怀理想,自信自强,勤于学习,善于合作,充满爱心,追求卓越”。这是凉亭中心学校所追求的和雅教师的内涵。

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这对于凉亭中心学校而言更显关键。凉亭这个怀宁最北的乡镇,教师的短缺已经达到历年的顶点。59个教学班,81名在职在岗教师,教育扶贫、文明创建,还有各类迎检,这就是凉亭小教面临的严峻现实。

即便如此,教师成长的脚步一步没有停歇。正如学校的教风所述“乐教、善导、乐群、共进”,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立足实际,扎根乡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学校提出了“教学即研究”的明确主张,倡导研究和实践合一。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现自身的特色。五年来,学校开展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农村小学和乐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已结题。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与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已立项,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保源头长清,学校尽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如定期开展“三定备课”和“同课异构”,如鼓励教师加入“自主教育群”“叙事者”等团体里进行着个人的精神修为,如进行“蓝青结对”和城乡帮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等等。

当然,还有阅读。这群执着的乡村拾穗者,共建了“小蜗牛慢慢读”阅读群,开通“小蜗牛读写吧”新浪博客,进行专业共读共写和阅读推广活动。今年上半年的四个月中,他们共读了《不跪着教书》《教育漫话》《静悄悄的革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四本经典,每个人都结合教学实际撰写读后心得,举行了数次线上交流和一次阅读展示及读书沙龙。他们边读边思,以读导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拓下了一道道坚实的脚印。

“小蜗牛”教师徐基霞如是说:“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我并不博学,但我想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我很庆幸自己能加入这个‘小蜗牛慢慢读\’读书群。通过读书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和大家同读一本书,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读一本好书,如同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以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我要做孩子们的榜样,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带领我的学生们在书的百花园里采集花粉。”

几年间,凉亭中心学校这群“老小蜗牛”,在繁杂的工作中不断绽放出激情和火花,坚守并践诺“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信条,为学校和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乡村教育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围绕培养品德高尚、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育人目标,打造了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育人体系。学校的和乐教育指向四个层面,即兴趣、习惯、合作意识和创造力。以此为导向,以语数基础学科、艺术学科、综合性学习、特色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立体育人体系。

在夯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攻坚。学校编制了旨在推动大阅读的校本教材《乐亭悦读》。这套教材共六册,涵盖四个方面内容:经典古诗文(包括咏亭的名诗名句),共读书目导读推荐,以及课内指向课外的名家名篇欣赏和数学背后的故事。

多样的社团活动更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好平台,学校开设了书法、美术、泥塑、亭文化、经典诵读、乒乓球、信息技术、航模、地方戏、舞蹈、韵律操、十字绣、科学探究等十余个兴趣社团,让学生的特长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该校还启动了大阅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提出“和美校园、书香班级、谦谦君子”的建设愿景,号召并带领全体师生和名著为友,与经典同行,享阅读之乐。学校定期举办“争做最美咏亭者”活动,每期十佳咏亭人将有机会在全校展示并将自己的声音作为学校的作息铃声。学校的“寻找和乐导读者”活动全面展开,立足课内阅读、好书推介和共读交流三个方面的现场阅读推广活动定期举行。

“和而不同、自得其乐”,其核心在“成人”教育。学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践行“成才先成人”的宗旨。学雷锋月人人争当志愿者,一起“爱绿创美,共建和乐家园”;清明时节追寻革命先烈的革命足迹,“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当文明乐学的阳光少年”;“火红的五月”讲述家乡人筑梦圆梦的感人故事,抒发和乐少年振翅欲飞的豪情;六月“童心向党歌飞扬”,用清脆的童声吟唱对党对祖国的赞颂;暑期在阅读中积淀,在实践中成长。敬老节,孩子们在乡敬老院度过,黄发垂髫乐重阳;国庆书画展上,建队日新队员入队仪式中,孩子们展现着火热的爱国情怀;十一月,书法推广月,全乡学生代表,汇聚中心校来一场现场的“笔谈”;十二月,运动场上,全体学生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健康体魄;元月,“和润书香、乐享成长”,享读书之乐,展自己之长……定期、序列化的活动,搭建学生发展成长的舞台,在和雅教师的陪伴下,孩子们正自得其乐。

正如汪降云老师描述的那样“那是二月,在学校的诗歌朗诵会上,他们一点也不觑自己是个小不点儿,稚气认真地朗诵了诗歌《我是红领巾》:

“那是三月,我和他们一起在校园里寻花,我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寻花小组。我们寻找散落在校园角落的各种小花,我们给它们拍照,我们为它们配文字。我们一起仰望院落里那高高树上悄悄开放的白蝴蝶,我们知道了原来它就是我们的县花——望春花;在教室里我们养花,看着它们发芽、长苗,然后惊喜地看着它们开花……

“那年在愚人节的欢笑中,我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中国节日得不到这样的传承,为什么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被别国抢先注册?没想到小小的他们竟会要求我们一起来继承传统。于是我们来过中国节。我们一起了解家乡的春节、三月三、龙抬头、三元节、端午、重阳……我们一起做手抄报一起包粽子。在粽叶发霉,家长中午驾车陪我满大街的寻找的时候,我更坚定了我的梦……

“那是五月,我们一起为了军军小朋友做义卖。我们写海报,带着最心爱的可能卖的出去的东西,我们把义卖来的283.5元郑重地交到了汪军奶奶的手里,我们把那一份份感动记在日记里……

“我们一起演课本剧,我们一起设计班徽,我们一起为班歌填词。那年的运动会,我们举着班徽,唱着班歌,广播里播着我们自己写的解说词……

“今年,在六一,我们一起回顾了我们的美好时光,当我看着他们把自己最想对母校,对自己,对老师说的话贴在墙上的时候,我幸福也失落,因为陪伴了我六年的孩子正欲张开翅膀。我笑着送给他们棒棒糖,让他们甜蜜飞翔……”

校长杨积援说:“让凉亭的孩子不用再离“亭”背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小可以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闻得见乡音,长大无论飞到哪里都能记得住乡愁。这就是我们乡村教育人的梦想!”经过多年的建设,凉亭中心学校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特色兴校之路,摸索出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探索出一条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之路。

教师有梦,则教育有梦。教育有梦,则民族有梦。在当前紧抓公平教育的背景下,凉亭中心学校扎根乡土,与孩子们一起和乐成长。

新闻推荐

一个小小善举温暖寒冬中老人

□方迪吴兴水记者项珍天气渐冷,宜城的暖心事却层出不穷。11月23日,安庆十四中晨会期间通报表扬了一位名叫杨雯的八年级女生,只因一个善举,她便成为同学们争相学习的榜样。事情要从11月8日说起,当天晚...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