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爱山村照亮孩子求学路 记“市级文明家庭”周顺友家庭

铜陵日报 2021-10-23 11:26 大字

■ 本报记者 李莉

周顺友是枞阳县燕山教学点唯一的教师。40多年来,他扎根山村教书育人、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培养出大学生30人、研究生5人;妻子王丁香陪伴他一起以校为家,共同呵护每一个孩子,坚持每天护送孩子们上下学。一家人用默默坚守,照亮了山村孩子们的求学道路。

1979年,18岁的周顺友初中毕业,那个年代,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偏远农村还是凤毛麟角。周顺友正在为继续求学还是学手艺而彷徨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找上门来,让他把村小学教师的担子接过来。组织上的信任,山村孩子们的求知渴望,让周顺友踏上教书育人的征程。周顺友就背起生产队为学校准备好的一块一米见方的小黑板,当上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耕读教师。他是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打心眼里尊敬他。

燕山教学点只有一个教师编制,教学只能采取复式班的教育方式,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二、三年级学生就要写字或做习题。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所有课程都是周顺友一个人负责,其中语文、数学两科每天至少有6个教案。除了备课外,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都是周顺友的日常工作。

周顺友的右手残疾,为了把粉笔字写好,他只能用左手在课余练习板书,那时候教学经费很紧张,可没有那么多粉笔可以在黑板上练字,怎么办?周顺友找来与粉笔同等体积的土块在石壁上练,经过大半年的不懈努力,周顺友终于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板书。

燕山教学点,原来的教室是三间破败不堪的窑房,雨天漏雨,冬天透风。1997年,周顺友爬梯子上房顶堵漏,不慎从木梯上摔了下来,扭伤了左腿,一块碎玻璃穿透鞋底,扎进脚心,鲜血浸满了鞋袜。学生们将他扶起来,叫来了师母王丁香将周顺友背回家进行了创口消毒和包扎。学生们原本以为老师会休息几天,可第二天,周顺友却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拖着红肿的左腿脚来到教室,忍痛坚持给学生们上课。

周顺友爱岗,妻子就支持他以校为家。2011年,通过置换土地、多方筹集资金,学校建起三间具备防震功能的教学用房。2013年5月8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雨引发燕山山洪。当天深夜,周顺友被山洪声惊醒,连忙与妻子一同打着手电筒赶往学校,眼看洪水即将吞没校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拿来十几捆稻草将学校的大铁门堵上,希望能够阻挡洪水造成更大的损失。就在这时,另一波更大的山洪咆哮而来,顷刻之间,学校大门前的100多米水泥公路被冲得了无踪影,周顺友和妻子也险些被山洪卷走。就这样,夫妻两人一直坚守到山洪过后才回家换衣。此后日复一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护送学生出入这一险段就成了夫妻两人每天的必修课。

多年来,周顺友家庭并不富裕,妻子王丁香毫无怨言地用瘦弱的双肩挑起3亩责任田的耕种重担,农闲时还打些短工贴补家用。如今,一家4口还居住在1992年建造的两层砖木结构的简易房屋里。但周顺友家庭甘守清贫,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始终痴心未改。周顺友家庭也因此被评为“市级文明家庭”。

新闻推荐

“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铜

本报讯(记者姜蕊)10月14日至15日,省人大江淮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率媒体采访组来铜,集中采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副市长吴强参加相...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