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怎样“炼”成的?探秘气象知识 感受“风云变幻”
■ 本报记者 姜蕊
本周晴到多云为主的天气预报让饱受连日阴雨之苦的市民心情也由阴转晴。而天气预报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在“国际气象日”到来之际,3月22日上午,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气象局,探访天气预报背后的气象故事。
小小数据大大意义
在市气象局气象防灾减灾中心,数十台电脑正高速运转,每台电脑都配备了多个屏幕,屏幕上都是高空图、地面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资料。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如同“天书”一般,而在预报员们看来则是判断天气变化的重要信息。
上午8时许,预报员熊权正在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前忙活着,他除了要随时查看气象要素实况资料,还要制作、记录天气预报,并将其发布到相应平台上。“这些实时气象要素要随时查看,比如现在的能见度铜陵市区为18千米,枞阳县为17千米,属于正常数值,当数值低于0.5千米,就要发布预警了。”熊权指着系统中的数据解释道,“大家平时看到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数值模式预报产品上显示的形势变化结合省气象局的指导预报,我们再进行相应订正后制作的服务产品。”
“以前传播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我们主要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天气预报信息,如今我们建立了种养殖大户及扶贫气象服务群、建筑工地气象服务群、中小学气象服务群等特殊群体的气象服务群,对于日常生产、生活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熊权举例说,2018年冬天,天门镇一种植户正是因为气象部门的大雪预警而及时加固大棚,从而避免因大棚垮塌造成损失。
气象监测网络更加完善
为了让记者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在气象台台长朱奇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铜陵国家基本气象站。偌大的气象站里,分布着21台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监测仪器。观测员王泽华告诉记者,这些仪器肩负着监测铜陵的风压、湿度、能见度等多个天气要素数值的重责,“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这些仪器获取的数据直接上传到系统中,我们主要监测这些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目前铜陵市已建成各类观测站点102个,包括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8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7个应用气象观测站、2个天气雷达站。此外,在枞阳县新建了3个负氧离子监测站、3个航道气象站。”朱奇介绍说,目前全市气象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布局更加科学,为铜陵市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据悉,近年来,市气象局以地方政府气象服务需求为创新起点,提高预报准确率,适时滚动开展流域气象服务,全力以赴开展监测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该局通过部门内部会商、与省气象台专家会商、与兄弟地市气象部门预报员联合会商,“借脑”提高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利用四大行业气象服务微信群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围绕政府防汛抗洪关切,创新开展流域气象服务;利用农村气象预警语音播报系统、微信服务号“铜陵市气象局”开展气象服务,从而将气象信息快速传达到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章洋田舒安徽省枞阳县某超市负责人方某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把几瓶假冒古井白酒放到仓库保温瓶包装箱中,竟被当地市场监管部...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