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摘穷帽 致富不忘感恩情
■ 尹传苗 本报记者 马卫东
“青山绿水映枞阳,今日枞阳别样妆;领导带头真奉献,振兴乡村成效显;惠民政策年年新,脱贫致富奔康庄;尧天舜日家家喜,不负民殷户户欢。”日前,记者在枞阳县钱桥镇宣庄村见到吴兆信时,他正沐浴着冬日暖阳在喂养家禽,随口朗诵着刚创作的一首小诗,脸上露出满满的幸福甜蜜。
现年63岁的吴兆信曾是宣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多年前,身体强壮的他和当地很多农村劳动力一样,和妻子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美满幸福。但这一切却因吴兆信的一场大病而改变。几年前,吴兆信因病住院手术治疗,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加上术后身体欠佳,劳动能力有所下降,且长期需要营养补充,每月都有一笔不小的开支,家庭陷入了困境,被确定为贫困户。得知吴兆信家庭情况后,宣庄村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及时为其落实扶贫政策,帮助他家渡过难关。在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关怀下,吴兆信身体恢复得很快,觉得自己应该依靠自己的劳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于是,他和老伴一起发展特色种养业。为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民生工程好政策,吴兆信写了《致广大贫困户朋友的一封信》,倡议大家自强脱贫,呼吁贫困户“努力奋进,鼓起勇气,不拖后腿”。这封公开信在社会上引起普遍关注与强烈反响,吴兆信也成为当地的名人。
“吃药看病基本不花钱,生活条件好了,当然不能再戴着贫困户这个帽子。”2018年1月18日,对吴兆信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领取了脱贫光荣证,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吴兆信开始盘算着致富的门路。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吴兆信注册成立了“枞阳县钱桥兆信家庭农场”,与人承包了村里的几十亩水面,开始了水产养殖,同时发展家禽养殖,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投入黄牛养殖和光伏发电,每年都能享受分红。吴兆信说,在他的致富路上,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帮扶干部的帮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2019年6月,吴兆信主动要求退出了低保,让该项惠民民生工程政策帮扶更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告别了药罐子,身体仍不太好,但吴兆信保持乐观的心态,闲暇之余总爱写点诗歌,抒发心中的感慨。吴兆信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记录心中的感激,激励自己继续前行,“虽然脱了贫,我还要继续加油干!”
新闻推荐
■吴继华本报记者马卫东12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枞阳县汤沟镇民胜村“蔬果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这就是...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