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基本均衡”大步迈向“优质均衡”
■ 本报记者 姜蕊 陈燕飞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近年来,铜陵市全方位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铜陵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教育已然成为老百姓感受真切的“幸福工程”。
多姿多彩“快乐三点半”
放学太早,下班太迟。对于很多年轻父母而言,老人不在身边,最头疼的莫过于每天下午如何“翘班”接娃放学。自2018年底铜陵市探索施行“快乐三点半”课后服务以来,上班族们便不再有这种后顾之忧。经典诵读、少儿足球、少儿瑜伽、跆拳道、网球、围棋……如今,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多所小学里,文体艺课后服务正在火热进行。
“我家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推行‘快乐三点半’课后服务活动,孩子陆续参加过科普兴趣班、围棋班、素描班等,大大拓展了她的兴趣爱好。”市民童女士说道。
在市民杨燕看来,“快乐三点半”课后服务不仅让孩子们放学有了好去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和压力。
家校共育促成长
翻过一道绿草茵茵的土坡,在近两亩的田地里,有一片白姜种植地、红薯地……在市瑞龙小学学生实践园地里,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这是一片种满鲜花与果实的田园,同时也是家校共育的实践基地。几个月前,在该校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引下,以“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为主题的丰收节活动拉开帷幕,该校多个年级学生共同参与。
“这些白姜拔起来需要巧劲,像这样一手放在根这里,一手用点力往这边拔……”在家长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兴奋地忙活起来。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我们学校开辟了近两亩的学生实践园地,不仅种植了日常的瓜果蔬菜,还培育了众多的铜陵特色物产。”瑞龙小学大队辅导员郑雪纯介绍说,学校鼓励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科学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并开辟科普知识宣传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热爱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同时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从松土到播种、施肥、浇水……在这漫长的种植过程中,家长志愿者功不可没,周月兰便是从2014年初首次参与至今的一位“元老级”志愿者。“虽然孙子已经升上初中,但我对于这片实践地仍念念不忘,正是这里让我们的孩子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周月兰说,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成教育强国”,她对此充满信心。
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公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长久主题,作为一名乡村学校的校长,枞阳县鞠隐初级中学的校长方志对教育“公平”感触尤其深刻。
方志说,自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学校进行了危房改造,实施了多项改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设备的工程,配足配齐音体美小学科教师。校园内有了歌声、笑声,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学校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与学校互动机制等一系列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就包括建成教育强国,全会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等。这让我们对未来乡村学校的发展信心满满。”在方志看来,过去农村孩子是“有学上”,而现在是要“上好学”。
国家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他期待着国家和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各级各类教育的区域、城乡、校际差异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我们也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闻推荐
铜陵市文明创建第48期市容周考核铜官区获第一名 枞阳县排名末位
本报讯(记者李莉)11月30日至12月4日,市城管执法局市容考核组对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的市容环境相关工作进行了2020...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