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扶贫情怀
洪爱民(中)和李劲松(左一)来到生姜试验田,查看姜种。
■ 本报记者 吴彬 文/图
10月14日一大早,洪爱民就驾车直奔枞阳县长沙乡木排村,这个村有许多他惦记的贫困户。几十公里的道路,他却没有开行车导航,因为这条路三年来他不知跑了多少趟。
洪爱民,今年57岁,是铜陵天盛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出生在义安区老洲乡,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初中毕业后,作为长子的洪爱民就辍学开始外出打工,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他先后从事过豆腐制作、废品回收、编织袋加工、中巴车客运、带领劳务队等,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和踏实能干,逐渐实现了财富积累,并拥有了自己的企业,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农民企业家。
“因为我出生在贫苦家庭,在农村长大,知道贫困的滋味,所以自己的日子稍稍好点了,我就想方设法地帮一帮身边的贫困户。”说起热衷扶贫的初衷,洪爱民就是这么一句简单朴实的话。他始终认为,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是他的责任,更是义务。
机缘巧合 他成了木排村“扶贫助理”
洪爱民一直热心公益,热衷扶贫助困。过去,洪爱民的扶贫助困方式很简单,就是捐钱捐物,撒胡椒面式的。他总感觉这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无法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只能缓解他们的一时困难。他一直有个想法,想找一个具体的点,做一些具体的扶贫实事。2018年,他因有工地在长沙乡就经常去。有一次,他在过轮渡时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派驻到长沙乡木排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劲松。老朋友相见,畅谈甚欢。得知老朋友在木排村扶贫,洪爱民说出了自己想为扶贫工作做点实事的想法。两人不谋而合。于是,洪爱民就成了李劲松的“扶贫助理”。
据了解,木排村位于枞阳县长沙乡东部,人口2100余人,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327人,其中五保户7户。
产业扶贫 他探索引进良种助增收
“原来生姜也能在我们这里种,而且收成还不错,味道也很好。”正在姜田里劳作的贫困户王五八看到李劲松和洪爱民感慨地说。
在参与扶贫的过程中,洪爱民深知仅仅靠帮助贫困户销售一点农副产品,力度还是有限,木排村田多地肥,应该在土地的产出上动点脑筋,从小项目着手,使贫困户、村民看到收益,从而带动大家抛弃原来那种低附加值的传统种植模式,种植高附加值的替代品。他和李劲松一合计,决定把义安区天门镇的生姜拿到长沙乡木排村试种,再试种几种优质水稻。他们的想法得到了长沙乡和木排村干部的赞成。
得到了乡村两级的支持,二人干劲更足了,他们在村种植大户中寻找两人作为项目带头人,承诺在姜种、技术、农资上帮助解决,并垫付部分资金,同时不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销售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目前,生姜已经收获,虽然受今年汛情影响,两户种植户有少量姜田受损,但三亩地收获了6000余斤生姜并销售一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的是铜陵白姜的试种成功,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战胜贫困的信心,已有不少贫困户主动要求明年栽种生姜。试种的三亩水稻,虽然还没有收获,但是从目前的长势来看,已经丰收在望。
要想富先修路。在扶贫过程中,洪爱民发现木排村村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非常不便,但是村集体经济非常困难。为此,洪爱民联合了几家企业捐资6万元给木排村,用于修建村内部道路。下一步,洪爱民还将发动爱心企业捐款,提升木排村的路灯照明等亮化工程,改变木排村的村容村貌。
在积极参与木排村的扶贫攻坚之外,洪爱民还热心参与其他的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敬老爱老、防汛抗疫等公益活动,今年以来已经捐资近10万元。
新闻推荐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 赵振华等参加
本报讯(记者刘洋)10月12日上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枞阳县白柳镇召开。市委副书记赵振华参加会...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