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者,无畏生死
老兵钱首顺敬军礼。
钱首顺和老伴。
钱首顺的退伍军人证明书。
钱首顺的部分纪念章。
■ 本报记者 姜蕊 文/图
“帽檐下、衣领里、小口袋中、裤带上、鞋子里统一写上你们各自的姓名。钱首顺永远记得那个在朝鲜深夜里的动员会,战士们听从命令纷纷将姓名留在了衣物上的每个角落,第二天或许就会牺牲,但大家毫无畏惧,反而激发出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进入耄耋之年的钱首顺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身姿挺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老人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这或许就是在部队里练就出来的吧!”钱首顺说。年事已高的他至今仍记得在朝鲜的点点滴滴,发生在那里的每一幕都令他刻骨铭心。
“我来照顾小家,你替我保卫大家!”
1937年,钱首顺出生于枞阳县钱铺镇南岭村。家中清贫,父母务农,读了2年私塾的钱首顺决定早日出来干活为父母分担,于是自13岁开始,他便学着大人的模样种田、卖菜。15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处于丧夫之痛中,照顾一家人的担子便落在了他和哥哥两人的身上。几年后,当听到参军报国的号召后,钱首顺和哥哥都心动了,几番思量后,哥哥对钱首顺说,“我来照顾小家,你替我保卫大家!”哥哥的一番话让钱首顺大为触动,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决心当兵后一定要做出样子来。
1956年,钱首顺参军成为一名工程兵。“当年好像是过了中秋启程去朝鲜的。”钱首顺依稀记得他和战友们从山东乘坐火车,途经安东后,为了隐蔽,战士们悄悄坐上了运猪的火车行进,大约经过一天一夜,过了鸭绿江,终于抵达朝鲜。
保家卫国者,无畏生死
山还是一样的山,景没有多大差别,然而,一江之隔,千差万别。当看到穿着不同的朝鲜当地居民,战士们才真正意识到“出国了”。刚下火车的战士们每人背着一包大米、两包白面出发至成川。此时虽然距离停战已有3年时间,但为了防止敌军突袭,战士们毫不松懈。在当夜的动员会上,钱首顺和战友们听从上级指令,将各自姓名写在衣物上,因为第二天他们即将从中线转到东线。“当兵就是保家卫国,有什么好怕的!”留姓名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但当被问及是否害怕上战场时,钱首顺给出了毫无畏惧的答案。
站岗时机智化解险情
冬日里的朝鲜显得格外寒冷,为了防止敌人偷袭,钱首顺和战友们轮流站岗。“那一夜冰冻有几尺厚,隔着一条河流,我望见不远处有一个白色的身影,眼看着过河上岸,离我越来越近。”机警的钱首顺悄悄地躲在厨房里的灶台后方,将子弹上膛,准备与敌方来一场较量。
屋外松树上发出“飒飒”声,脚步声越来越急,钱首顺端起枪。不是一人而是三人!看清情况后,钱首顺立即在心中谋划,“以一敌三根本无法取胜,但我绝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想到这里,钱首顺不顾个人安危,朝着前方开了一枪,“砰”的一声巨响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同时也引得我方其他人的注意,战士们纷纷朝着枪声方向赶来,对方三人赶紧火速逃离现场,正是这声枪响打断了对方的计划。“不随便离岗,不胡乱开枪”,钱首顺的做法赢得了部队领导的肯定。
真切感受祖国怀抱的温暖
1958年2月,当听说周恩来总理即将来看望大家时,钱首顺和战友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周总理虽然没有直接慰问我们每一名战士,但他的到来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钱首顺说,当天大家便收到了人参酒等慰问品。后来几天里,朝鲜当局也为战士们送来了一些慰问品。
数月后,一群朝鲜人民军走进营房,见到正在执勤的钱首顺,几人一拥而上,将他抛上天,“谢谢你们!再见!”原来,离开朝鲜的日子终于来了,这群朝鲜军人正是接替他们的。当钱首顺随部队来到北京西站,一路上都是为他们欢呼的老百姓。“人群中很多大妈手举针线剪刀,希望为我们缝补衣裳。”钱首顺说,那样的场面令战士们感动不已,令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是回到了祖国的温暖怀抱。
1960年9月,退伍回到家乡的钱首顺开启了新的人生路。如今,钱首顺和老伴相依相伴,子女们也常常前来看望二老,唠唠家常,而这位老父亲最爱讲的还是过去那些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正义盛向锋)日前,市住建局村镇科工作人员来到枞阳县会宫镇毕山村,检查指导灾后房屋倒塌重建和损毁房屋修缮工作,保障...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