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痛楚提醒我 不要忘了抗美援朝那段经历”

铜都晨刊 2020-09-21 08:56 大字

老兵姜保明敬军礼。

姜保明和老伴乐享幸福晚年生活。

■ 本报记者 姜蕊 文/图

没有亲身经历,就谈不上感同身受;没有切身体会,就不能将心比心。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姜保明曾亲历过许许多多难以言说的痛楚,也正因为此,“保家卫国”四个大字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当兵,成了年少时他最大的梦想;抗美援朝,是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时至今日,提及年轻时的那段峥嵘岁月,姜保明老人依旧中气十足,“掌声属于参加抗美援朝的每一位战士,而泪水是为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流的。”

年幼时亲眼目睹日军暴行

1934年,姜保明出生在枞阳县横埠镇孙岗村的普通农户家庭,兄弟姐妹六人中他最小,最受家人们疼爱。幼时的姜保明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印象最深的便是亲眼目睹日军在家乡烧杀抢掠的暴行,“有一天一群日军来我们村里,我母亲和另外几位村民为他们烧饭,父亲看不惯鬼子们的嘴脸,便低语了几句,岂料竟引起几名日军的强烈不满,他们拿着枪就朝我父亲头上砸去。”姜保明坦言,当时他虽然只有几岁,但父亲脑袋上顿时鲜血喷涌的场景他至今想起来仍揪心地疼。好在后来包扎及时,他的父亲才保住了命。

放牛娃姜保明心中暗下决心,“我要变得强大,我要保家卫国!”1953年,19岁的他终于长大了,报名参军。

咬牙坚持不放弃,毅然追逐报国梦

作为新兵的姜保明便来到霍邱县展开为期半个多月的军事训练。

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姜保明而言,军事训练中最基础的左右转他都有些迷糊。于是,他利用比旁人多出几倍的时间训练,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一直到自己熟练为止。后来,部队又来到辽西地区训练了一个月,这是姜保明头一回看到各种武器装备,而他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学会了使用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

1953年4月,姜保明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征程。“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当时两个火车头拉着一列火车快速行进,2天2夜后抵达朝鲜,就在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时,前方的铁路被敌军的飞机炸断了。”姜保明回忆说,为了防止敌军突袭,战士们纷纷跳下火车,连夜跑进了山里,“当时天空下着雨,我们就用雨布垫一块盖一块就地休息。”姜保明介绍说,他们白天休息、夜里行军。

与战友们在一起便是最温暖的家

“我们在行军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敌军袭击,有一天清晨,炊事员刚做好饭,有的战士还没有捧起饭碗,就遭遇敌军飞机袭击。”姜保明回忆说,几天后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连队开始分配这群新兵,姜保明担任炮兵。劳累了几天终于可以小憩片刻,姜保明这才观察起他们居住的新环境——这是一个带拐弯的防空洞,里面条件简陋、深不见底,但对于战士们而言,这里便是他们现在最温暖的家园。

第二天夜里,战斗打响了!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姜保明并不害怕,“战斗打响了,你只想着如何跟敌人搏斗,哪还有功夫害怕。”姜保明回忆称,当时他与另一名老兵被安排在了一处高地,他们的任务便是用炮弹反击敌人。虽然在平日里的训练中已经掌握了炮弹的使用方式,但细心的老兵仍手把手地教他使用技巧,“炮弹可千万不能装错了,否则可能会伤到自己人。”姜保明至今还记得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面对敌军,老兵拿一个炮弹他打一个,这场守卫战中,轰隆隆的炮弹声在他的耳畔不停响起,也正因为这次战斗,他的右耳几乎被震聋了。

永远铭记那段峥嵘岁月

“我已经到朝鲜了,我现在的身体还可以,都放心。家里一切都好吧?哥哥姐姐们要照顾好这个家啊……”当兵以后,姜保明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朝鲜时战士们纷纷写信回家,姜保明便也求着识字的战友为他写了一封家书寄给父母报平安,也借由信件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1953年7月27日晚,部队接到撤退通知,姜保明和战友们火速收拾行装,并将最重要的炮弹捆绑在身上带离。“撤退的道路很窄,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姜保明比划手势介绍说,那天他们上了七座山下了七座山,出发时大家穿的还是比较完整的军装,抵达目的地时,众人哭笑不得——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军装是完整的。

1953年10月回国后的姜保明先是在南京参与国家建设,一年后被调到滁州军士教导营。

1957年回到家乡的姜保明开启了新的人生。如今四世同堂的他乐享晚年生活,就是每每下雨时,他的膝盖都隐隐作痛,那是他在朝鲜时落下的病根。不过姜保明并不因此而抱怨,反而摸着膝盖感慨道:“这番痛楚提醒我不要忘了抗美援朝那段经历。”

新闻推荐

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包容监管不扰企 清单之内不再罚

本报讯(章洋朱永飞)今年截至目前,枞阳县市场监管局共对102起职业索赔人投诉辖区企业产品标签标识、广告宣传存在瑕疵问题予...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