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母不生此子

新安晚报 2020-08-27 11:06 大字

□合肥庐璐安子

一般说来,古代中国的妇女是卑微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曾说她们的头上套着“四条极大的绳索”,在与男子遭受同样的“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之外,还多了一项“夫权”的压迫。但旧中国的妇女又是伟大的,一以贯之的孝文化把她们推上了不容置疑的尊贵地位。二十四孝中,明确表述“孝母”的就有15例之多。通过对子女的教导,她们实现了地位诉求,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她们调教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之栋梁。

2017年初,朋友给我们送来了一些他们搜集的有关枞阳文史的故事材料,希望我们能从中找出与时事有所关联的题材,创作一个黄梅戏剧本。一则“陶母封鲊”的故事,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陶母即陶侃之母湛氏(一为“谌氏”,此依《世说新语》),与孟(子)母仉氏、欧(阳修)母郑氏、岳(飞)母姚氏,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封鲊”又作“退鲊”,说的是陶侃初入仕时,借职务之便,以当地特产的干鱼孝敬母亲。陶母收到后立即原封退回,并附书指责陶侃:“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这正是一则母亲教育子女持正守恒、廉洁清明并为子女做出榜样,营造清廉生态的典型事例。进一步研读相关史料后,我们发现有关陶母湛氏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戴孝扶柩”“教子惜阴”“截发延宾”“赠子三土”等。这些故事虽然各不相关,但所体现的却都是我国古代伟大女性所共有的坚韧与大义。我们觉得,表现一个母亲对子女的塑造、家庭对忠臣良将的养成,或许更有意思。

纵观“四大贤母”,其伟大之所以被认知,皆因子女成就非凡。这就需要我们在表现她们的“不凡”之时,还必须同时显现其子女的伟大。子女的伟大是“果”,母亲的伟大是“因”,但这种“因果”往往却并不在同一时空发生。尤其是子女一旦出仕,就是与母亲及那一种曾经的教育的告别。也就是说,如果子女的伟大是“现在时”,母亲对他的调教就是“过去时”;母亲的调教是“现在时”,子女的成功就是“将来时”。戏剧结构最怕的就是主人公不在冲突现场。朋友之所以把这个故事放在他们搜集的材料中,是因为县志上记载陶侃曾在枞阳做过县令,其“读书台”、“洗墨池”和“惜阴亭”旧址至今尚在。他们当然希望这个戏的主要故事要发生在枞阳,发生在陶侃身上。为此,我们选择了倒叙结构,让陶侃在主动辞官后率子送母亲灵柩回乡。一方面打破了正常的戏剧时序;另一方面又恰好映射了其母当年戴孝送丈夫陶丹灵柩回乡的情境,把人物行为的传承性导引出来。当陶侃向子女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其实也就展开了我们对陶母湛氏的讲述。

为此,我们把史料中的“函退”改成“面退”,让陶母亲自登门当面“退鲊”并教育陶侃。一方面表现了她对“小节”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时空的分离问题。使得尽管在儿子任上,尽管要表现子女作为,湛氏仍然处在事件的“当场”。“截发延宾”原本是陶侃入仕前,湛氏在家中为接待孩子的客人所作的义举,我们也把它挪移到了陶侃的枞阳任上。由此,她给陶侃树立的是待人以诚的榜样。最后“赠子三土”,让奉命出征的陶侃牢记根本,胸怀大义,清白做人。陶侃终其一生虽职务屡有变动,所处的境遇各有不同,但母亲的影响却从未缺席。尾声又回到开场,陶侃在扶柩归乡途中溘然长逝,走完了他闪耀着母亲精神光辉的壮烈一生。

如果说,孟母三迁是一种纯洁捍卫,欧母涂狄是一种志向培养,岳母刺字是一种使命弘扬的话;那么,陶母的这一系列行为就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塑造,以身垂范。如此,社会便不缺良人,军队便不缺良将,国家便不缺良臣。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便也不再是弱者,她们已然是社会精神和范式的缔造者。诚如同时代官员范逵所言:“非此母不生此子。”明人张九韶也在《重修陶母墓记》中感叹:“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可用?”

试想,世间还有什么比为国育人,更见伟大的事业与人格吗?

新闻推荐

市示范高中并入省级计划黄了?安徽枞阳教体局:与家长沟通中

安徽省枞阳县学生家长张先生日前向澎湃新闻反映,该县市级示范高中枞阳三中并入省级示范高中枞阳中学的原计划中断,导致部分...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