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为何 钟情养鸡

铜陵日报 2020-06-02 11:25 大字

□王宜果

因工作需要,我在对贫困户进行种养业情况核查时,拍摄了不少他们侍弄家禽的照片。闲暇时,把这些照片铺展开,上下打量一番,当即发现了这其中的共同点——贫困户在面对家禽(主要是鸡)的那一刻,个个神情安祥而喜悦。

贫困户似乎对鸡这种家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感觉我也是有的。儿时的记忆碎片关于鸡的印象,至今仍清晰可循。当时的物质条件匮乏,偶尔吃上一顿鸡蛋炒饭,便觉得相当满足了。若是有朝一日家中来贵客,那内心肯定是一阵狂喜。因为贵客大抵都是以杀鸡的方式来招待的,届时吃上一两块美味鸡肉还是很有希望的。如今,虽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但杀鸡招待客人的模式仍是现下农村普遍遵循的习惯。

贫困户青睐养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入户走访时试图索解。“鸡好饲养,容易成活,投入成本少;还有个好处——家里的剩饭剩菜可交由它们”贫困户左来根如是说。“政府每年对我们实施的扶贫产业都给予补贴。去年饲养鸡50只以上800元,今年百只以上1500元,几乎翻了一番。这样一来,贫困户养鸡基本上就没在自己腰包里掏钱了。”贫困户周文进兴奋地告诉我。他们说的这些直白而具体,我也表示理解并接受。

但这并没有让我停下索解的步伐。那日,在工作之余,我组织数户贫困户就此话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他们中有的发言可谓是一语破的,而有的则意味深长。贫困户刘友英说,别看她是贫困户,可她的七大姑八大姨家庭条件都不错,逢年过节,他们总会给她带这样那样的东西。而她家里别无长物,她每次都要回赠一两只鸡以示谢意。所以这鸡每年春天,她铁定是要养的。在贫困户乔华才夫妇那了解到的情况,着实让我有些吃惊。这对老夫妻,平均年龄均超过80,他们的子女都生活在外地,难得回来看望他们一次,老两口为此常伴有落寂感。但自从在村两委的引导下,饲养了“扶贫鸡”,生活过得越发充实了。乔老爷子告诉我,在田间地头做完农活回来,喂喂鸡,和它们聊聊天,身体的疲劳感抑或心中的不悦很快就找到了释放的途径。人一旦有了寄托,日子便不觉得难过了。

今年,我所在的枞阳县汤沟镇一心村统计上来的贫困户种养业报告显示:全村在家的45户贫困户,就有39户选择了养鸡。因此,在我看来,贫困户养鸡,既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物质和精神的附依。一年之计在于春。贫困户的春天,也必然是和养鸡联系在一起的。

新闻推荐

浮山镇特色产业助脱贫

本报讯(陆克服方义兵)5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浮山镇太平村专业合作社的金银花种植基地,田地里戴着草帽的女工们正在忙着采摘。...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