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一景一世界
□钱新华
早就想去“枞阳盆景种植园”看看,因为村里人都说这园子搞得很不错。好在园子离我家不远,出村后,沿G347国道向东徒步不过是十几分钟的路程。
走进园内,一条不起眼的便道将园子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右边那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全是一排排已上架了的各种盆栽植物。几位老妇人,有说有笑地拿着剪刀,正在给已长出新绿的盆栽剔去多余的枝叉,或忙着给一盆盆花卉苗木上架、松土、种青苔、浇水……当她们的脸庞贴近那一盆盆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时,给人感觉真是一种“人面桃花相映红”诗意。园内左边那一块空地上,几位上了年纪的老汉正在不紧不慢地挖坑埋水泥预制桩。可以看出,这园子的主人经营思路是,边建园边运作,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淡定……
见此情景,有着摄影爱好的我,忙把手机调至拍摄模式,对准那千姿百态的盆栽。“老师,你也来看看吧!”忽然,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循声望去,见手握锄头的本村竹园组钱让益、何玉狗在向我打着招呼。“是的,这里搞得这么好,我也来看看哦。”说话间,我来到他们跟前,与其攀谈起来,并询问了他们的工钱给付情况。“老师,你是清楚的,像我们这样七十岁上下的人,已经出不了远门,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这里的老板够意思,给我们开出的工钱是每天一百块,女工的活轻松点,也能挣到每天七十块,反正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望着他们那自得其乐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了家乡这几年的发展与变化,想到了面前这条致富路G347,想到了生活在当下这块土地上人们都有一种获得感和幸福感。
出园门口时,碰到了园主杨文军。从他那黝黑的脸上,我读到了面前这位中年汉子的忙碌与自信。杨文军指着身后的园子告诉我,我租赁的这些土地共有35亩,经平整,刚刚盖了几座养护大棚和生活用房。土地租金,每亩每年按550元付给农户,现在投入资金近百万元,长期雇工十多人,大部分人都是当地贫困家庭。
杨文军还告诉我,其实要打理这么多的盆景,每天还是很忙的,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眼前的这些盆景都被江浙沪那边预定啦。每年从2月中下旬一直到清明节,要给它们换盆换土;春天要养护、浇水、打药;夏天要治虫;秋冬要修剪枯叶、老枝。可见,杨文军对待盆景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一木、一盆、一架,足以自成景致。杨文军植物园的盆景,以其苍劲雅致、浑厚自然的特点已自成一派。多盆样式各异的盆景,有古朴苍劲的真柏、迎风飘摇的璎珞柏,有成双成对的刺柏,硕果累累的老鸦柿,还有造型别致、雄伟壮丽的山石盆景……它们或雄浑苍凉,或飘逸轻盈,或意境深远。
我想,每一个盆景作品的诞生,恐怕都要经历灵感产生、创作冲动、巧妙构思、选择材料、制作完成、欣赏微调、定型发布的过程。这个完整的过程,有时一会儿就可以完成,有时要花费一天时间,有时则需要几天、几个月……
劳作的人们正在地头忙活,他们生于此长于此,土地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他们与土地的情结始终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种植方式或模式。他们如蜜蜂般劳碌,为G347国道添了好多生气。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洋5月11日起,铜陵进入“两会”时间。会场内,代表和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会场外,广大市民通过报纸、...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