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新冠肺炎救治医生,了解救治工作的前前后后 “我们越治越有信心”
■ 本报记者 刘洋
截至2月18日,铜陵市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已达12例。有效救治的背后,医生是如何工作的?记者就此对话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王谦,详细了解救治工作前前后后。
查房:轻症重症关注点不同
“每天上午9时我们专家组集体视频查房,我或者同事穿着防护服进病房,由一名护士拿着视频连线的手机跟在后面拍摄。医生现场问,问的内容、患者的回答以及心电监护等仪器上的生命体征数据都会反馈在大屏幕上,专家组成员都能看得到、听得到。”王谦说,专家组视频查房不但能够节约防护服、N95口罩等紧缺物资,所有在岗医护人员都可以在大屏幕前同步参加,专家如果在治疗方案上有调整,医护人员能够即时了解并落实。
专家组集体视频查房是把握病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一环。王谦介绍,患者病情不同,查房时他们的关注点也会不同。对重症病人需要关注其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表现,部分病人还需要关注会不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等。对轻症病人主要通过聊天的方式,观察情绪表现,询问有无不适,兼顾安抚患者的情绪。
救治:及早干预降低危重程度
“普通的患者我们主要是进行对症处理,对病人实施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吸氧等对症处理以及营养支持,降低危重程度,缩短病人病程。”采访中,王谦分享了他们对几个情况较重患者有效干预的案例。
患者李某某病情加重后精神很差,基本以卧床为主,自述“吸不动气、不吸氧就不行了”。经过专家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二天李某某跑下床和医护人员提要求。这种类似“拌嘴”的行为让医护人员感到欣喜——说明调整方案后干预有效,患者恢复了力气,精神状态变好了,病情稳定了。“最近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来的时候持续高热,体温最高39.8度,肺部CT检查发现病情进展很快。给予普通的鼻导管供氧、面罩供氧作用不明显,经过专家组会商后我们立即调整治疗方案。”王谦说,方案调整当晚他便带着设备为病人实施经鼻高流量氧疗,加之其他治疗措施的综合变动,第二天患者体温下降,第三天查房时病人就已自己坐起来。
“病人的体质情况不同、症状不同,把准时机科学施治这很关键。”王谦说。
沟通:做好疏导还须讲策略
患者入院后除了生理上的考验外,还面对着心理上的考验,做好沟通疏导也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一环。
王谦介绍,病人救治期间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一旦发现病人情绪上不对会立即询问安抚。“与病人沟通其实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讲策略。”王谦说,有的病人平常就“宅”,这个时候不能以“宅”来判断他的情绪和病情;有的病人平常性格较急,隔离治疗期间需要动员他们和家人视频等方式尽可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有的病人用手机查阅信息时容易被一些信息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告诉他们恢复得如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考虑到患者中枞阳病人居多的实际,我们的枞阳籍专家黄义泽还会定期现场查房,用‘乡音’拉近医患关系。”王谦说。
感悟:“我们越治越有信心”
因隔离防护要求,王谦说,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正式开始后,参与救治的一线医生不能离开医院,大家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了。
救治工作其实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前期病区的设置、药物的储备,筛查中确保不误诊、不漏诊,救治中要准确检测检查把握病情发展,以及组织保障、后勤保障都很关键。王谦说,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不确定新冠肺炎到底是重症病人多还是普通病人多,但是随着治疗的深入,有效的干预以及病人接连出院,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大家越治越有信心。
新闻推荐
青弋江种业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的景象记者郑远陈剑通讯员桑惠摄□记者杨友艺张永胜防疫不放松,春耕不误时。2月19日早上...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