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爱剪贴报

铜都晨刊 2019-12-02 10:35 大字

慈昌永老人在整理剪下的文章,贴到剪报册中。

慈昌永在天井湖社区读书角看报。

■ 本报记者 马卫东 文/图

在铜官区天井湖社区服务大厅的读书角,居民常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埋头剪贴报,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本剪报册是老人的贴身“宝贝”。

老人名叫慈昌永,住在天井湖社区和谐家园小区。现年72岁的慈昌永年轻时便爱剪贴收藏,几十年从未间断过,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报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如果是废弃报纸,老人就会裁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一起;如果这张报纸不能剪,老人就会记录下来,然后在另外设法找来再剪。家里收藏的剪报册厚厚一叠子,宛如精美的报纸“百科全书”。

“剪报不仅能从中了解很多新闻、奇闻轶事,还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从剪报中找到了很多乐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慈昌永说道。

慈昌永出生在枞阳县钱桥镇,曾当过知青,后招工至有色井巷公司,成为一名井下工人。老人告诉记者,他没有上过学,深受不识字之苦。当知青的那段日子,知青常在一起侃大山,聊着从书上、报上看到的新闻、趣事等,他只能在一旁当听众,很是羡慕他们能识字、有学问,便萌发了识字的念头。“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看着电视字幕,边看边听边识边记,慢慢地认识了不少汉字。”慈昌永告诉记者,他不会汉语拼音,所识的字都是靠强记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凭着顽强的毅力,短短的几年里,慈昌永硬是认识了数千字,开始看书读报了。“看书读报,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眼界也是大开。同时,我也发现,大家侃大山时所聊的,很多内容都有出入,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慈昌永说,后来遇到乱侃的,他便当场进行纠正。“错误的信息不能传播,那样会误导他人。”慈昌永态度坚定地说道。

成家生子后,慈昌永陆续把孩子送进了校园,自己跟着孩子识字,当起孩子的学生。

慈昌永工作岗位在井下,常年奔波在外地,能找到一份报纸看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慈昌永便利用工作之余,到单位的机关科室找报纸,别人看过扔在一边的报纸,他拿到后如获至宝,总要认真地看了又看,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慈昌永便裁剪下来,收集在一起,闲时拿出来看看。

“剪下来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小方块,有时候找起来很不方便。”慈昌永便想到进行归类收藏。他找到单位的统计员,向他们求来闲置的报账表,将剪下的文章分门别类贴到一起,再装订成册。在慈昌永家中,像这样的剪报册有十几本,有的页面都已经发黄了,但却被慈昌永视为宝贝。慈昌永说,他曾搬了几次家,旧东西扔了不少,但剪报册他一本都不舍得扔了。

慈昌永告诉记者,他平时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看报、剪贴报,家里人知道他这个爱好,所以都很支持,还为他订了多份报纸。退休后,有了宽裕的时间,他经常到原单位、政府机关、社区等“搜刮”报纸,坚持读报、剪贴报。慈昌永剪贴报认真又仔细,先记下文章的发表日期、版面等信息,然后将文章、报头等一并裁剪下来,再逐条粘贴在一起。慈昌永说:“看报能陶冶情操、塑造涵养、拓宽视野,剪贴报能收集很多信息,让我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除收集国家政策、时事新闻、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内容外,报纸上的一些养生保健知识,也是我非常喜欢收集的资料,平时看看也有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慈昌永告诉记者,他看报纸最喜欢看本地的新闻,《铜陵日报》他每期必看。从报纸上,可以了解很多本地的信息、本地的奇闻轶事、本地的风土人情等,让他对家乡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心中的家园情怀也更浓烈。今年,慈昌永还主动请缨,帮助天井湖社区剪贴报,收集社区相关宣传报道、国家政策知识等,他也将剪贴报工作室搬到了社区,每天都泡在社区读书角,埋头看报、剪贴报。“报纸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慈昌永对记者说道。

新闻推荐

郊区陈瑶湖镇:精准攻坚高质量脱贫

■杨纲要张盼今年以来,郊区陈瑶湖镇深入摸清问题短板,理清脱贫攻坚思路,找准精准脱贫主攻方向,多元化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