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子再扶贫

铜陵日报 2019-10-29 12:11 大字

□王光佐

小时候课本上有篇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从前魏国有个人,本来要到南边的楚国去,却不听别人指点劝告,仗着自己马快、钱多、车夫好等诸多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结果反而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

结合这个寓言故事,联想到我们当下正在开展的扶贫工作。无疑提醒了我们,扶贫工作,走对路子,看准方向,十分重要。对口对路,方能事半功倍。

回想2015年,我们单位接手帮扶枞阳县金社乡向荣村。这个村30多个自然庄组3000多人口,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192户663人。启动扶贫工作之前,我陪同领导多次到这个村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全村具体情况,发现这个村临近现在的G347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村里办有小作坊制香厂,其中500多亩山场一直沿袭种茶。回来后,单位迅速制定了精准脱贫帮扶清单。第一个就是迁址扩大富缘制香厂,整合茶叶生产销售,成立向荣村茶叶合作社。单位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为该村多方筹集到发展资金,并商定每年在本系统推广销售扶贫村茶叶,协调解决扩建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接着通过争取扶贫贴息贷款,无偿提供废弃村小场地,新建成一定规模的村级光伏电站。最后根据1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具体情况,参照机关单位职工专业特长及社会关系,相互联系,一对一实施帮扶。历经三年努力,2018年,向荣村出列,户脱贫,制香厂初具规模,茶叶合作社生产出品牌绿茶“枞阳云绿”,销往全国各地,村级经济得到有效提升,顺利实现了帮扶工作目标。

事实证明,扶贫工作无论是“造血”还是“输血”,方向不能错,一定要对口对路,必须接地气量身定做。扶贫对象缺什么扶什么,因学因病致贫,教育资助,对症抓药,快递配送,如此对应才能将贫困户所想所思所盼转换为现实。扶贫村有什么特点,需要什么,帮扶单位就要朝什么方向去思考去努力。从表面上看村与村并无异样,如果沉下去调研,你就会发现各有长短。每个村的自然环境不同,多年来的历史沉淀也不一样,做好脱贫发展大文章,需要我们在制度设计中,首先就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现实发展水平,找准致贫致困原因,全面了解地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人文产业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能扩的扩,能上的上,唯此,才能稳妥地走好“一村一品” 甚至是“一村几品”的脱贫致富路。

反之,如果不顾当地实际情况,自以为是,盲目上马高大上项目,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的模式和方法,每月车水马龙搞一趟形式走访,填填表格,打打电话,什么也不干,一件事也无法落实。这不但浪费扶贫资源,还会降低扶贫效率,降低贫困村及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那就会与扶贫初衷背道而驰,离扶贫目标越来越远,变成了现实版的南辕北辙了。

新闻推荐

郎溪路部分道路半封闭

本报讯(合重宣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姜志远)23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合肥市重点工程管理局获悉,因郎溪路(包河大道-裕溪路)工程...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