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累计发放民生工程救助资金超亿元 市民政局2019年各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

铜陵日报 2019-07-19 09:28 大字

枞阳县横埠镇左山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了解低保户吴先生(右一)的生活情况。

郊区大通镇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的老人们在享用美味可口的午餐。

郊区陈瑶湖镇青山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面积699平方米,其中含村养老服务站200平方米,该项目计划今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西瓜送到受助人员手中。

铜陵安康通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精准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编者按

2019年,市民政局共承担了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两大类、八个子项目民生工程。其中补助类项目有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建设类项目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智慧养老试点示范项目。

■张久愿 胡泽兵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逐项制定实施方案,遵循精细实施的要求,及时规范发放各类民政保障资金,上半年累计发放民生工程救助资金超亿元,同时狠抓项目类工程的开工与建设,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在6月份全市民生工程月度考评中位于第1名。

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民生工程保障有力。市民政局扎实推进多元参与提升识别效度,通过不断升级经济核对平台,安排第三方参与低保末端长期公示监督、开展复审复核等方式,精确认定保障对象、精细管理审批流程、精心服务保障对象、精准实施民生方案,及时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6月底,全市21643人享受农村低保保障、5870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补助资金5098.01万元、特困人员救助资金1895.44万元。

孤儿、残疾人和流浪救助民生工程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介入孤残儿童康复服务,完善儿童保护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保护专干人员走访机制,引入“互联网+”申请与管理新渠道,方便困难残疾群体在线申办两项残疾人补助,结合网络寻亲及大数据分析定位技术提高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效率,切实提升了困难群体的幸福感。截至6月底,为全市476名孤儿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累计补助资金278.38万元;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13人次,发放资金127.58万元;对全市17190名一、二级残疾人和4627名三、四级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806.93万元;对全市25915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补助资金925.86万元。

养老类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为全市43277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235.8万元;给全市5529名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放补助资金351.8万元。

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91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所有项目已全部开工,部分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50%以上(不含村级养老服务站)。开展智慧养老试点,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安康通进驻铜陵,建设运营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吸引280家多家服务商,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家政、配餐、维修、疏通等生活服务需求。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技术助力救助寻亲大突破

■张久愿 汪华

安徽金寨人黄守成是一名聋哑人,2010年与同乡一道去上海打工,返程的路上在上海火车站附近走失,于2015年流落到铜陵市,被市流浪乞讨救助站救助。多年来,苦于无法沟通交流,他的回家之路一直没有成功,站内工作人员给他起了个新名字“童明轩”。

2018年,在公安部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下,通过人脸识别,成功比对出金寨县一名相貌高度相似的男子,经过进一步核实果然是现在的“童明轩”。离家八年后,黄守成终于与自己的骨肉亲人团聚,也成为铜陵市通过人脸比对技术成功寻亲的第一人。

近年来,市救助站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日常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不断致力于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推进救助寻亲工作,特别是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寻亲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寻亲工作的成功率,帮助一个个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回家的路。

据市救助站负责人介绍,救助寻亲工作有户籍查询、口音辨别、站际协作、实地走访、互联网发布等多种技术手段,但对于因智力障碍或精神残疾无法正常交流的受助人员效果有限,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优势明显。市救助站归纳总结出了“三个立即”寻亲工作方法:一是立即发布寻亲,主要是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手机APP、微信朋友圈等发布寻亲启事;二是立即报请公安部门采集人像开展人脸识别;三是立即采集DNA血样报刑侦部门录入打拐和走失人员库滚动比对。2018年以来,市救助站成功寻亲的有26例,其中通过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成功寻亲的有15例,占比达57%。

据悉,目前今日头条手机APP运营公司已与民政部签署合作协议,以互联网科技手段助力救助寻亲工作,由民政部主导开发的基于“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人脸识别库也正式投入运行。市救助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与实际救助工作更加深层次的融合,会有更多的流浪救助对象找到亲属、重返家庭,实现他们的‘回家梦 ’。”

全市低保专项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本报讯(张久愿 胡泽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经济核对、末端公示、信访举报、亲属备案、资金审查等重点环节,认真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低保工作精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市民政局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居)、乡镇(社区)、县(区)、市四级核对业务全程网上办理,重点开展新申请对象和B类、 C类低保对象集中经济核对,今年以来全市核对在册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54162人次,取消农村低保保障54户100人。同时,创新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由春雨社会工作机构对全市463个村居低保末端长期公示点进行监督,推动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认真办理上级交办、相关单位转办及自办的信访举报件,强化监督管理,调查核实取证,做到件件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反馈及时,上半年未发现违纪违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问题。大力开展低保近亲属备案工作,重点范围从县乡两级低保经办人员及村(居)委会干部,向全市民政系统(机关、局属单位)的所有干部职工延伸,对隐瞒不报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此外,将低保资金检查纳入市财政局牵头开展的全市“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一并开展,对2017年、2018年农村低保领域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抽查,共抽查12个乡镇60余个村,实地核查低保户120多户,没有发现低保资金使用不规范、发放不到位等问题。

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线索,市民政局将低保专项治理监督举报电话予以公开。信访举报电话分别为:枞阳县民政局 0562—3229112;铜官区民政局 0562—2201015、2190956;义安区民政局 0562—8827802;郊区民政局 0562—2897207;铜陵市民政局 0562—2882772。

91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提速

——铜陵市积极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张久愿 王铸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服务安置点内5000多名回迁居民,这更是1500多名老年人口的福音!”7月12日,记者来到枞阳县横埠镇万华安置点,看到100多栋三层楼的安置房拔地而起,旁边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在同步建设中。

“农村里留守老人多,这里人口集中,需要一个好的活动场地,今年通过民生工程实施,将建成一个综合性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横埠镇民政办主任谢桂正开心地表示。

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序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是今年市民政局承担的重点工作,并被列入省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为保障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印发铜陵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下达铜陵市2019年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同时,提前谋划摸底数,认真分析项目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因地制宜建设。强化民生工程责任意识,明确县区主体责任,对县区上报的建设项目,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完成,指导县区严格贯彻规定建设标准统筹规划、合理施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督查推落实,及时反馈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通过前期谋划、走访、调研,今年铜陵市列入省市民生工程项目拟建设91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包括1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6个乡镇(办)养老服务中心,2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村级养老服务站46个,覆盖率达60%以上。截至6月底,已完工24个,占总量53.3%(不含村级养老服务站),借助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铜陵市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整合、直接服务功能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线上连线下 养老智慧化

——铜陵市着力建设“智慧平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张久愿 王铸

只要一个电话“12349”,维修、理发、家政等各项养老和便民服务第一时间送到家。凭借安康通自主研发的智慧云中心,铜陵市将居家养老服务的“线上与线下”智慧化通道打通了。

7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社会福利基地内的安康通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在覆盖整面墙的平台显示屏上,每日的接线量、电话服务量、主动呼入量、呼出量在数据平台中一览无余,三名接线员正在接听处理市民的来电需求。“除了正常的接单派单,平台还可以通过发放给老人的移动终端实时定位老人的位置,并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管,并通过服务实现对全市养老大数据的分析。”安康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今年,根据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结合省级民生工程部署,铜陵市首次实施智慧养老民生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平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了国内领先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企业——安康通进驻铜陵。

该项目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原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升级后的智慧养老平台包括一个中心,七大系统,主要为全市养老服务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持。二是对铜官区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统一社会化运营,主要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护理型,主要是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一种是普通型,主要是为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三是承担政府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六助”服务,服务对象为市区80周岁以上低保、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和计划生育失独家庭中的生活自理老年人,市区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和计划生育失独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

该平台自去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目前用户总量为431225人次,线下服务总量为2729次,总呼入量2229次,总呼出量3856次。同时,为全市1200多名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了服务。此外,铜官区7个日间照料中心自今年1月1日运营以来,陆续提供了包括老年人就餐、午后休息、文体娱乐、健康体检等多类服务,并举办了义诊、理发、主动关爱等26场助老活动,有力提升了铜陵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增强了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刘敏摄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