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音:干革命舍生忘死 为人民尽瘁竭忠

铜陵日报 2019-07-17 09:06 大字

□ 本报记者 张久愿

枞阳县白柳镇龙井村部后是程音烈士的故居。低矮的土房子里展示着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墙上几百幅已经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他一生光辉的足迹,其中包括两次前往北京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合影。

1919年8月程音出生于枞阳县原白湖乡(今枞阳县白柳镇)龙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其他穷苦家庭孩子一样,程音在忍饥挨饿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程音选择了告别故乡和亲人,毅然投身革命运动,并于1940年在战火硝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程音转战大江南北,驰骋江淮大地,与日军进行了百余次殊死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多次荣立一、二等功。

1943年12月,侵华日军朝着安徽凤阳白露桥方向扫荡,妄图摧毁新四军第二师的根据地。身为排长的程音奉命率领某部侦察连二排35名战士狙击敌人前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程音沉着、机智、勇敢地与敌周旋,带领战士们坚守阵地7天7夜,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为主力部队的反攻赢得了时机。就在那次残酷的战斗中,程音身负重伤,失去了双腿和6根手指,从此成为一名特等残废军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程音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照顾和优待,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以自己的残废身躯,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保持着革命战争时期的干劲和精神,从不居功自满,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朝晖里、夕阳下,他总是架着笨重的假腿、撑着拐棍,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他大公无私,奉献忘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没有腿,就坐在板凳上和群众们一道车水;没有手指头,就把镰刀绑在手臂上跪在田里割麦;他心系山乡教育事业,勤俭朴素,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本色;他严格要求子女,不允许搞特殊化,也不允许借他的名义和影响办事。他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劳动模范。1956年和1959年,他两次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1980年,因旧伤发作,程音在枞阳县人民医院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经省民政部门批准,他被追认为烈士。2007年,原白湖乡党委、乡政府将程音烈士故居开辟为“程音烈士陈列室”;同年,枞阳县委、县政府将其命名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枞阳县政府在为程音建造的烈士墓上写道:“干革命舍生忘死 为人民尽瘁竭忠”,高度概括了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形象。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