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大鼓书老艺人重回舞台
民间大鼓书老艺人李应虎在说唱大鼓。本报记者 刘敏 摄
■ 方义兵 记者 陈燕飞
从十九大说到脱贫攻坚,从扫黑除恶说到美丽乡村,时政热点、理论政策,在他口中变成一个个“段子”。
74岁的李应虎,左手握着快板,右手敲着锣鼓,一开始似乎声音有些发抖,可只说唱几句后,李应虎的声音便变得铿锵激昂。寂寞了34年,李应虎没有想到,他曾经敲了21年的大鼓有一天又会被搬上舞台,他没有想到,还有人会来听他的大鼓书。
过去是说书卖艺,李应虎说,现在他想来说说国家和家乡的变化。
地上的一根茅草,都能编一个故事来
4月22日,李应虎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支上架子,从屋里捧出一个九寸大小的鼓,鼓是1964年由皮匠做的,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颜色,鼓面贴了很多胶带。老伴给他拿来一件干净的深蓝色中山装换上,李应虎现场为我们说唱了一番。
李应虎是枞阳县浮山镇向阳村人,大鼓书说唱,他是自学成才。1964年,初中毕业后的李应虎开始说大鼓书。为了生计,进入腊月,李应虎就会走乡村、串农户去卖唱,“卖唱是不光彩的,老婆不给我在当地唱,我就只好去江西卖唱。”当时,挨家挨户卖唱并不是很受欢迎,但只要李应虎一去,别人都愿意听听,“因为我有‘绝技’。”李应虎说,只要给他一个题目,他当场就能编出一段大鼓书唱词,“地上的一根茅草,我都能给你编出一个故事来。”
年轻的时候,很红
1972年,李应虎当上了民办教师,平时除了教课、种地以外,他还会被邀请去各个生产队演出。当年,在枞阳县内,提起唱大鼓书的李应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那时候,农村里书籍难寻,为了找话本,白天李应虎就去找老年人听故事,晚上在家整理成话本子。李应虎擅长古事今说、现场编“段子”,还会“添油加醋”,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当年,我也是很红的。”
只要一说书,村民们就会将大空地挤得满满的,李应虎一说就是五六个小时,说一晚上能得50斤稻谷的报酬。
34年后,再次登上舞台
然而,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听大鼓书的人越来越少,李应虎也变得落寞了。1985年,李应虎将大鼓和快板搁在了床顶上。这一晃,34年过去了。李应虎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重新唱起大鼓书。
原来,今年浮山镇综合文化站多次和村委会登门拜访李应虎,恳请他“重出江湖”,为广大群众说唱当地人喜爱的传统大鼓这门艺术。对于李应虎的说唱“绝技”,浮山镇向阳村党委书记邹翠霞深为佩服:“跟李老说一个题目,一会的工夫就能编出鼓书唱词,不仅内容通俗生动,而且平仄押韵也很到位,朗朗上口,老百姓很喜欢。我们也想给李老写唱词,但是没有那个味,也用不了。”
在今年4月2日浮山镇举办的“难忘乡愁·大美浮山”文艺汇演活动中,李应虎首次登上了舞台,“以前都是在村子里说唱大鼓,没想到如今上了舞台。”
李应虎说,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从改水改厕到开通公交车,这些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今后我还要编出更多的内容,把浮山和枞阳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路璐)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基层孩子有书读、读好书,4月23日,枞阳县召开了“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枞阳”全民读书月活...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