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绿满枝采茶忙

铜都晨刊 2019-04-03 10:21 大字

工人在对杀青后的白茶进行降温。

工人在分选茶叶。

采茶人员在抓紧采摘茶叶。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又到春茶飘香时,在枞阳有一种茶,形如雀舌,玲珑剔透,宛若惊鸿,泡上一杯,汤色黄绿清澈,滋味回甘,它就是仙羽舌白茶。对于游子来说,家乡味道正如手中的这一杯茶。

人间三四月,正是采茶好时节。《茶录》中说: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者神散。而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安徽省官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枞阳县官埠桥镇官山村,清明节前,公司1526亩的仙羽舌白茶基地就开始春茶采摘,采茶的时间在清明前后20多天。4月1日,绵延齐整的茶山及上千人同时采茶的繁忙盛况让人震撼。茶园青色映入眼帘,阶梯式地向山上蔓延。经过一个冬天的能量积蓄,一排排茶树冒出翠绿柔软的嫩叶,这就是采茶工要采的鲜叶。

51岁的许玉羊是官山村人,每年只要一到清明前后,她就会上山采茶。过去自家种茶树,现在被雇佣来采茶。刚采的茶需要透气,竹篓是采茶时最好的盛茶工具。许玉羊背着竹制的背篓,一手扶着茶树的枝桠,一手开始轻轻掰下鲜叶,轻放竹篓。“我们只采一芽一叶的嫩茶,这是品质上佳的茶叶。”采茶靠的是眼力和手力,还有技巧,“要轻轻掰下,不能用指尖掐,否则茶叶根部就会发黑,这样就影响茶叶的品质了。”

明前茶,贵如金。因而节前采茶每天都是争分夺秒的事,仙羽舌白茶基地里像许玉羊这样的采茶工每天有1000人,分为14个组,每个组有70多人。从早上六点半一直干到下午五点半,休息时间只有吃一顿午饭功夫。许玉羊说,采茶工一般一人一天能采四五斤鲜叶,而平均4斤鲜叶只能炒1斤茶。采茶虽辛苦,但有阳光和山风作伴,让无聊的机械运动也充满了田园感。

上午11时30分,采茶工结束一上午的采茶,排着长龙下山,将竹篓里采摘的鲜叶倒进龙箱,进行摊青,制茶车间里弥漫着浓浓的青草香,令人沉醉,剩下来的就交给时间。时间让嫩叶的质地慢慢发软,芽叶舒展,再将嫩叶的水分散发出来,当鲜叶有一阵清香感透出来,那么,就可以收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制作了,摊青的时间和程度全凭着制茶师傅的经验来判断。

摊青后的鲜叶要进行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通过250到300度左右的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将鲜叶倒进杀青理条机,下锅后听到炒芝麻似的爆声即为杀青适温。虽然杀青只有三四分钟时间,但这一步却是制茶最为关键的一步。公司负责人王士专说,由于鲜叶叶片很薄,茎梗粗,杀青理条对温度有苛刻的要求,否则非焦叶即红梗,“如果温度高了,茶叶就会焦头,如果温度低了,茶叶就是一股青草味,茶香出不来,温度和湿度的拿捏,决定了茶叶最终的好坏。”杀青后,制茶工人就慢慢提高制茶机的速度,先慢后快,等茶叶变细小且成挺直状,工人们就将茶叶出锅摊凉。茶叶摊凉后,就被送进烘干机进行初烘。初烘过的茶叶摊到簸箕上,这个时候会发现茶叶又再变软,是因为茶叶茎部水分重新回到叶片上,用烘焙机再次进行烘干。此时,采摘的芽叶才最终变成了香气四溢的仙羽舌白茶。

采茶制茶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精妙复杂的工艺,王士专说,每一片茶叶都包含着采茶人和制茶人的心意,茶园的茶树品种是来自安吉白茶,目前公司开发了2500余亩白茶种植基地,在全国如此大规模的茶园基地不多,加上枞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等条件,目前已经形成独有的“枞阳风格”,仙羽舌白茶已成为广受家乡人青睐的“家乡味道”。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刘敏 摄

新闻推荐

小鸭蛋闯出大市场

日前,枞阳县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一片忙碌,工人正在精选鸭蛋加工为咸鸭蛋。近年来,该公司把鲜鸭蛋加工为咸鸭蛋,增加保质...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