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的研究 铜陵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组

铜陵日报 2019-01-21 10:04 大字

内容提要

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是铜陵当前及未来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铜陵应当构建高效开放的体制机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大环境;做强高端外向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多样贸易方式大发展;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促进水陆空港全域贸易大协同;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速高水平关键性项目大突破。

一、研究背景

铜陵是长三角城市群西翼经济增长极、长江经济带的新兴工贸港口城市,位于皖江城市带的中心、京福高铁和宁安城际铁路两条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叉口。铜陵是我国现代重要铜工业基地,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也是我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2017年6月,为全力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铜陵制定了《关于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规划》,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4月12日,铜陵正式获准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如何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如何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如何推进发展开放型经济平台,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是铜陵当前及未来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撑、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富民强市的重要推力。

(一)开放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为支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5.5亿美元,突破5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7.6%,居全省第三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内资实际到位548亿元,增长16.1%。在2017年安徽省各市进出口依存度排行中,铜陵以31.2%高居全省第一位。

(二)开放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全省建立起“3+3”清单制度,率先建成运行“多规合一”综合服务大厅和联合审批系统,制定并推行《“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优化。加快推进通关“三个一”等试点改革,口岸通关效能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显著降低,一体化通关报关单占比超过99%,进出口货物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比例保持100%。。

(三)开放经济平台进一步完善

坚持推进园区升级,制定出台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20条”,加快实施园区重点项目滚动计划。2015年,铜陵经开区成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7年,铜陵狮子山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国家PCB检测中心建成投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铜基新材料成为全省6个科技兴贸基地之一;市经开区成为全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百舟网络科技公司连年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大力推进进出口口岸建设,优化各类开放经济平台。2017年,铜陵港跻身全国内河亿吨大港前十强,集装箱吞吐量4.4万标箱,港口吞吐量1.1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53%和0.83%。废五金进口“圈区管理”基础建设加快,一类口岸核心能力通过国家验收,在全省率先开展关检“三个一”合作,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通关试点扎实推进。2018年,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建成运营,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工作取得实质进展,铜陵海关已顺利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

(四)开放经济格局进一步形成

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铜陵实施方案》,积极推进 “等高对接”,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与协作,PCB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铜陵,外来资本聚焦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电子电器和现代服务业,机电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推进与中节能、中航发、中车等战略合作,到位内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入围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历史新高,先进设备进口以及“奥炉”、“双闪”和“合成氨”项目的专有技术进口有效促进了制造业技术进步,铜峰、金豚、浩荣、铜冠、TRINITY成为“安徽自主出口名牌”。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为26.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4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41件。

三、机遇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国际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

当前,国际贸易单边主义有抬头趋势,世界经济多元化的格局正逐渐形成,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大有可为,全球国际贸易需求和贸易总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据世界银行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口年均增速将高于GDP 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进口增速略高于出口。全球 “第四次产业转移”呈现出层次高、质量优和重配套、抱团移等特点,更加注重整体产业链的配套。

2.国家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政策促进体系日臻完善

国家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境外自贸区发展以及境内自贸区扩大试点与复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持续深入推进。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和改进口岸工作等有关实施意见,出台了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等政策,制定了《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等方案,形成了涉及对外贸易、外经合作、口岸建设、服务贸易和利用外资等领域的规划、服务、财税、汇率等政策促进体系。

3.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铜陵具备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条件

“十三五”期间,安徽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覆盖区域,正在进一步发挥其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铜陵作为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皖江经济带重要城市和合铜经济走廊核心城市,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岸线资源,开放型经济面临着良好政策背景与发展机遇。从产业基础来看,铜陵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规模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强化,为承接产业转移拓展了新的空间。从发展平台来看,铜陵拥有2个国家级园区和4个省级园区,海关、商检等口岸功能日益完善。从交通区位来看,京福高铁、宁安高铁等开通和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提升了区位优势,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面临挑战

1.国际层面

从国际来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近一时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和汇率之争呈现常态化、手段多元化的特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使得制造业回归和升级成为现实,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全球投资者形成较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外贸投资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际区域性政治动荡增加了对外投资的阻力和风险成本。

2.国内层面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向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势头强劲,北京市加快推进“瘦身提质”战略,天津市“强身聚核”势头发展迅猛,河北省“健身增效”成效趋显,特别是雄安新区规划的设立,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向南,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机勃勃,龙头上海市已建成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全力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和稳步推进符合海南省发展定位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布局先进制造业,谋求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国内对优质项目、核心技术、高端人才、投资资金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关键要素的争夺不断加剧,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3.自身层面

从铜陵市自身层面看,毗邻长三角经济带,受相邻近区域发展的挤压越来越重,传统经济优势逐渐被削弱,新的发展优势有待进一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总量较低、主体不强,结构优势不明显。招商引资的大项目少、带动力弱,对外贸易龙头企业较少,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有待提高。开放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相比发达城市,缺少空运口岸、陆路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平台,铜期货交割仓库等重大平台的争取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发展对策

(一)构建高效开放体制机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大环境

1.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政府服务

按照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要求,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一手抓平台载体建设,一手抓政府简政放权,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完善外贸进出口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加强开放统筹管理和服务。

2.寻求区域合作,健全交流机制

深层次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与协作加速“东融北联”,落实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全面加强与江浙沪产业合作,积极开展与江浙沪城市在园区共建、企业并购、金融支持、要素市场、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加快铜基新材料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延伸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加强区域内对口部门、社会组织等内部交流合作,鼓励建立各类跨地区合作组织。依托长三角、皖浙赣闽高铁旅游联盟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门户”。主动与合肥市开展合作交流,推动双方高层定期会晤,争取建立合铜经济走廊合作项目推进机制。

3.完善“三互”机制,推进通关建设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区区联动”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通检一体化和“关检联合、一站式作业”,提高无纸化报关报检比例,实行节假日24小时预约通关通检制度,提升通关验放效率。支持更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产品纳入“进口直通”范围,推进进口重点货物在主要沿海口岸享受直通放行便利措施。积极参与全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信息系统互联共享,促进口岸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4.落实减免政策,强化金融支持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的通知》精神,确保进出口环节收费名目逐年只减不增、收费范围只缩不扩。政府部门建设运营的进出口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向进出口企业开放。出台铜陵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落实意见,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要素资源聚集、辐射和配置能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铜陵市开办分支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境外投资和其他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二)做强高端外向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多样贸易方式大发展

1.落实外资政策,强化“双招双引”

加快落实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跟踪研究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相关政策,优化外资项目库,用足用好差异化开放政策,提高境外大项目在实际利用外资中的占比。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园区等为载体,将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大外向型大项目招商力度,推动集群式、产业链式项目承接,积极引导外来资本聚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端产业。

2.优化对外贸易,培育外贸主体

积极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形成以渠道、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以主体结构改善促进外贸商品结构调整,保持外贸进出口总额合理增长。强化外向型企业帮扶,对年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建立市领导联系制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有色、铜化等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走出去”,形成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推动铜冶炼加工和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发展新型外贸,促进内外一体

大力发展特色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扩大采矿、物流等领域服务输出规模,培育文化艺术、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领域服务贸易企业,发展文化、物流、旅游、科技等领域服务外包。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利用“互联网+”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采用引进、新建、改造等方式,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关联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进特色专业市场、大宗商品集散地发展对外贸易,支持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境内外贸企业对接。适时发展进口消费品直销中心,扩大高质量消费品进口,扩大高质量原材料进口,更好满足企业和大众需求。

4.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外贸商品

加快壮大铜基新材料出口规模,创建铜基新材料产业国家级科技兴贸(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支持铜基新材料产业利用进口贴息和优惠利率等政策,通过自主创新和引技引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效益。扩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鼓励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引进产业配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铜基新材料产业的辐射效应和倍增效应。发挥铜基新材料产业大项目带动作用,把重大项目谋划、对接、洽谈、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出口基地”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提高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出口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专利注册和产品认证,提高品牌商品出口占比。大力推进加工贸易集聚发展,发挥工业园区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功能,支持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既要“抓中间”又要“重两头”,逐步提高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促进水陆空港全域贸易大协同

1.构建开放通道,培育竞争优势

进一步提升铜陵作为皖江门户、皖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强化对外经济联络、构建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着眼扩大经济开放度,坚持面向长江、联动发展,统筹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在东融北联上聚焦聚力,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合铜发展带和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构建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的对外开发开放大通道。

2.依托黄金水道,统筹多式联运

铜陵港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一个条件优越、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长江水运与铁路和公路相比,具有投资少、不占地、能耗少、综合效益高等优点,长江水运优势有力促进铜陵港的发展。铜陵可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统筹发展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通道建设,建成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这对于铜陵快速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提高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发展的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港口建设,深化“港城一体”

优化沿江港口布局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提升沿岸环境品质。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铜陵港综合服务功能。深化“港产城一体”理念,整合发展横港港区、长山港区,加快发展永丰港区、江北港区、枞阳港区,逐步形成“一港五区、港园联动、港城协调、亿吨大港”的总体发展格局。强化与宁波、上海港合作,推动长三角城市通畅衔接的水路交通网。

4.完善综合交通,强化物流体系

铜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便捷,辐射带动性强。京福高铁、宁安高铁在铜陵交汇;芜铜线、铜九线和庐铜线普速铁路交叉于城区东北;G50、G3高速在境内互通;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13个亿吨大港之一,正与宁波舟山港合作开展江铁海联运;市区距九华山机场仅25公里。“十三五”期间,还将开工建设G3铜陵长江大桥、德上高速、北沿江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新增4条国道。

(四)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速高水平关键性项目大突破

1.推进平台升级,构建开放格局

有效发挥外向型平台功能,形成“千百亿”园区的发展格局,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加快有条件的开发区由单一生产型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着力提升狮子山国家级高新区的扩区发展和产业升级,全力支持铜陵经开区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申报创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2.依托保税中心,协调互动发展

充分发挥铜陵(皖中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吸引与集聚区域内外优质的国际物流服务企业,为区域内的外向型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一体化的国际物流服务,支撑引进的外向型项目快速落地。铜陵要以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凭借在物流领域的创新突破改变原先单纯由产业转移带来的城市间往来互动,建立起长效、稳定、平等、互利的协同发展关系,合力推进泛长三角经济圈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

3.完善水果口岸,筹划粮食口岸

铜陵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已经正式运营,同时还应积极筹划同步建设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两个口岸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开放水平,增强区域辐射和聚集能力,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满足企业及大众高质量需求,为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口岸支撑。铜陵要全面构筑水陆空立体口岸开放格局,畅通开放通道,打造皖中南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口岸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应加快口岸布局、完善口岸功能、改善通关环境、降低物流成本,为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口岸支撑。

4.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自贸建设

大力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探索放开电子商务外资准入限制,引进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支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保税智能仓储建设,推动龙头企业获取第三方跨境支付牌照、自建保税仓。促进本土生产型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良性互动,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在以上平台建设基础上,随着铜陵市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应积极投身安徽省内陆自由贸易区建设,大胆在铜陵全域构建中国铜经济自由贸易区,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铜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在更高平台上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项目主持人:倪国爱,铜陵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 项目参与人:王 亮 叶 松 徐向龙)

新闻推荐

腊八节 送温情

1月13日,枞阳县枞阳镇新华社区老年食堂内,欢声笑语,社区空巢老人正在喝腊八粥。当日,新华社区主办“温情腊八节情暖老人心”...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