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寒守志如行路 家国情怀驻心间 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畅谈求学成长经历及家乡发展

铜都晨刊 2018-12-18 09:49 大字

陆大道在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家国情怀。

陆大道认真翻阅家乡刊物。

陆大道接受家乡媒体采访。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刘敏 摄

■ 本报记者 陈燕飞 陆克服 陈劲松

“中国国土开发的重点是‘T字形’,沿海和长江,这是中国开发潜力空间分布的基本构架……”在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经济大讲堂》里,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意气风发,解读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密码”。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的格局是什么?未来有什么变化?长江经济带如何保护……79岁的院士掷地有声、徐徐道来。

他,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以及区域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及地区级规划的制订和战略研究;他主持或参与起草了大量关于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与治理方面的报告和建议……

带着崇敬之情,12月13日,记者一行走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的办公室,当面聆听老院士的求知成长经历、家国情怀以及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困苦中求学

“这是我的家乡铜陵枞阳来的客人。”坐在轮椅上的老院士开心地和所里的同事说道。他一边听着记者一行的自我介绍,一边安排工作人员整理办公室准备和大家叙乡情话家常。

“家乡已经很久没回去了,不知道村前的那个水塘还在不在?”陆大道不经意地摸了摸自己迈不开的腿。“岁月不改风吹波,风吹波浪还是跟我儿时一样……”这,是79岁的老院士的乡愁。

1952年离开家乡求学,至今已经60多年,期间虽有返乡也总是来去匆匆。提起故乡,陆大道一脸神往,“真的很想回去看看,当年的人和事,还有母亲当年辛劳的那两亩田……”

桐城阳河乡柏庄村(今属铜陵市枞阳县)是陆大道的故乡,“村庄北边是秀丽的岱鳌山,家门前有一个大水塘,一条小溪直通长江,是故乡和母亲哺育了我。”陆大道向我们描绘着记忆中故乡的模样。

出生在1939年的陆大道童年困苦,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我的母亲勤劳能干、有志气,对我很好。”陆大道记得,七八岁时,和母亲抬粪桶浇菜,母亲总把粪桶靠近她身边,减轻自己的重量,“我个子矮,只能作为母亲不合格的拐杖。”

“当时,我们寡母独子虽生活困苦,但母亲种地,还养猪、养鸡,勉强可以度日。”在陆大道的记忆中,最困苦的时期,“秋天没有吃的,母亲就把榆树皮磨成粉,和着米糠做粑粑给我吃。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苦何尝不是一种磨练?”陆大道说。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深受桐城派文化熏陶的枞阳人,也一直将对知识的获取作为改变家乡、报效祖国的途径。

“北方大战正酣时,雄师过江帷幄中。柏庄高庄小私塾,动中可闻读书声……论语贤文习大字,教鞭竹板加竹根……”情到浓处,老院士深情地诵读起自己作的小诗,眼角微润,“在家乡,寒苦中求学是我一段精彩的记忆。”

放学后帮母亲插秧、割稻,雨雪天上山耙柴,这些体力活一直伴随着陆大道的少年求学时代。小学离家远,陆大道说,走去学校要翻一个小山坡,过两条小河。雨雪天里,他不舍得穿母亲做的新鞋,就赤脚走回家,“半个小腿都冻红了,好在回家后母亲都会给我泡泡脚。母亲尊师重教,很鼓励我读书,常常在去远方求学前,她都会给我做一碗饭,尽量不让我饿肚子。”

走上专业研究之路

1958年,陆大道被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录取,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开始走上经济地理研究之路。

对陆大道与整个中国来说,1978年必然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是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时我在芜湖调研,在广播里听到了盛会的召开,心情非常激动,犹如万物复苏的春风拂来,国家也从此开始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

1980年,经过层层选拔,他远赴原联邦德国开启了为期22个月的公派留学访问。“高速公路、高架桥像庞然大物一般,汽车的速度那么快,超市里,物品极其丰富。”多年后,回忆起刚下飞机、初到那个发达国家的那天,陆大道用惊叹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

“中国什么时候也可以有这样的立体交通啊。”想到中国的百业待兴,看着巨大的差距,陆大道心里感到刺痛,“踏上异国的第一天,我就在想我一定要学点什么东西回去,不然我怎么向江东父老交代。”陆大道说,“当时中国很少有机电产品可以出口,这些外汇相当一部分是靠出口老百姓的一点农产品挣来的,不敢浪费,都是算着花的。”

在那里,已过不惑之年的陆大道,如求学时的少年一样,考察过工业区、老工业基地、城市布局做法、高速公路、铁路、电厂和运河,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来自先进地区的“给养”。

回国后,陆大道开始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研究。1984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点-轴系统” 理论和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T”字形空间结构战略,直至今日仍被学术界广泛引用和推崇。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有幸得到国家的培养,即使现在只能与轮椅为伴,我也还想着要为国家多做点贡献。”陆大道眼角有些湿润,“希望现在的青年人要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要对生养我们的这片国土怀有深沉的爱,为她奋斗、为她自豪。”

挥之不去的乡愁

年纪愈大,故土情结也愈重。“故乡的每块田、每块地我都有印象,在那宁静的小乡村,稻花开了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稻香,稻田里蛙声一片,我经常拿个箩去探虾。”

在家乡的读书时代,正是家乡乃至祖国最贫寒的时候。陆大道回母校曾题字:抱寒守志。虽然没有来过铜陵市区,但陆院士却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他极大地肯定了铜陵对国家做出的贡献。“解放后,铜陵就是国家重要的铜基地,铜陵铜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四十年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对中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经去甘肃白银考察的老院士,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十分关注,也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政策的研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铜矿资源枯竭,铜陵如何转型,转变新的产业呢?”陆大道的语气流露出些许担忧。

“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铜陵多年连续名列第一。”

“那相当好,应该是你们城市的领导团队进行了多年的不懈努力。”陆大道显得很兴奋。

“如今铜陵铜产业链不断延展,有化工、建材、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接替产业……”

听到记者的介绍,陆大道十分开心。

提到家乡未来的发展,陆大道思索了一下,“铜陵属于长江经济带,可依靠长江来发展、依靠长江周围的水面发展、依靠大城市群组的发展来带动,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关于枞阳,铜陵可以依靠自身工业实力强的优势,未来是否考虑有企业在这里搞配套生产,寻求这样的可能。”

作为经济地理学家,老人家其实对研究铜陵的转型发展很感兴趣,枞阳划转至铜陵市,情结又深了一些。

“你们每个人都把联系方式留下,我都会记得你们每个人的名字的。”吃完饭,也是告别的时间。这位年近80的老者坚持自己推着轮椅,一直将我们送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门时还不停地朝我们挥手……

新闻推荐

健康扶贫送医上门

12月6日,在枞阳县汤沟镇跃进村,签约医生为贫困户测量血压。连日来,枞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村医生开展上门入户履约服务,为...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