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兰舫兴建大通振通电灯公司始末

江淮时报 2018-09-21 11:47 大字

□吴华

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的大实业家竺兰舫和好友陈莲卿因到青阳境内有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称号的九华山去,途经长江南岸的大通市,他们见和悦洲地处长江之中,港阔水深,有大、小轮往来通航,在和悦洲这面积不到六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竟有各种商店、匠铺数千家,竺兰舫的心中不禁对大通为之一振,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这里能带给他的商机:如此繁华的地方,怎么能还是用煤油灯来照明呢?

决定在和悦洲开设电灯公司

民国时期,鉴于中国积弱积贫,实业不振,民众困苦,中国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倡实业救国,竺兰舫便也是有此想法的实业家之一。面对欧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电气事业的迅猛发展,他便与同行上九华山礼佛的陈莲卿商量,谈了他决定在和悦洲开设电灯公司的想法。经过一番仔细勘察,竺兰舫认为这里开办电厂有利条件很多:一是当时欧美各国正不断改进蒸气机用于工业生产和发电,二是从自然地理来看,大通的水运极为发达,为其建设电厂运输燃煤极为方便。大通和悦洲濒临长江南岸,东通芜湖,西达安庆,处于铜(陵)、青(阳)、贵(池)、枞(阳)四县交界处。青通河经此注入长江,江上的和悦洲又将长江分割成内外两江,外江深阔,大轮畅通,内江狭长,适宜小轮通航、停泊过夜;而从大通逆流而上的数十里,便是贵池县境内牛渚脊白煤矿 (位于牛头山附近,抗战期间已停产),有足够的煤炭资源供电厂发电用。作为徽商经营长江上游商道的集散大码头与前往九华山礼佛的“头天门”,大通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流动人口频多,建设电厂让其通电之后,必将极大促进这里民族经济的发展。大通和悦洲两岸的大小商家,听说上海的大实业家要来大通开办发电厂,大家都振奋不已,纷纷表示要倾力支持。

鹊江两岸因此灯火辉煌

从九华山下山后,竺兰舫与陈莲卿便开始将开办电厂之事正式付诸实施。首先确定电厂选址:经多方勘察,他们最后将电厂选址定在和悦洲洄字巷下首的吉和巷边。当时请大通总商会会长出面协调,将宋恭福家的房子与宅边一片菜园地买下来作为厂址,为收购这约一千平方米土地,竺兰舫共花了五千银元。紧接着,电厂的基础设施建设破土动工,共建起一幢厂房和一栋两层办公楼,另建配电房、维修间、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建筑占地总面积约五百平方米,余下的便是厂区道路与煤炭堆放场等。与此同时,竺兰舫派陈莲卿赴上海购置发电设备与相关器材:蒸汽机、发电机、电线电缆等。到第二年(1920)端午节前,发电厂正式完成设备安装投产发电。整座电厂(含基建总投资)共耗资五万银元,在那时应算是一笔巨资。这便是铜陵地区最早建的一家民营发电厂,名为“大通振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振通电灯公司在和悦洲上发电后不久,因江南岸的长龙山与澜溪街这边仍处于夜晚漆黑一片的状况,他们因此经勘察后,又在洲尾的下卡处用进口的粗电缆坠上麻石条沉于江底送电过江的方式,将电送到长龙山上红庙处,再用电杆、电缆架设将电输送到长江南边沿岸的灯笼沟码头与澜溪街商贸街区。自此,通河两岸(这是大通人的习惯说法,指青通河、鹊江两边的和悦街、河南嘴与澜溪街这两岸三地)灯火通明,生意也愈加兴隆起来。正是因为鹊江两岸的灯火辉煌,让享誉长江沿线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的大通市,从此又有了“小上海”的美誉。

电灯公司在当时和悦洲上属高大上建筑,格局新颖,大门正上方有用水泥浇注的“振通电灯公司”六个立体大字,入夜后又有灯泡照亮映着字,显得光灿夺目。正式发电后,公司属驻沪董事会管辖,由一名经理长驻和悦洲负责,陈莲卿任首任经理。公司还下设燃料采购、帐房、锅炉、机房、外线、勤杂、伙房等部门。

振通公司名为股份公司,实为竺兰舫个人经营。为让公司正常经营能得到大通各方的关照,公司在正式发电前还给大通的各省商帮会长、警察局长和当地士绅等送了一些股票,邀请他们担任公司名誉股东,目的就是防止当地权贵寻衅造事找麻烦,寻求其拥护与支持。据陈莲卿女儿陈淑英回忆,说当时能到电灯公司做事的人,都和大通各界上层人士有裙带关系,一般人很难进的,所以那时电灯公司职工多是下江人。

诸多原因导致常年亏损

据资料记载,振通电灯公司初办时因耗煤高、线损大,几乎连年亏本。其亏本的另一原因是对当时的军界、政界及慈善机构不敢收电费;再就是那时偷电现象严重。因那时没有电表的民用户大都实行包灯制,一只十六瓦电灯每月才收一元五角。直至1931年一位姓薛的副经理上任后,他采用水银控制电表,并将其安装到用电小户门外 (当时只有用电大户才按正规电表),这才杜绝了偷电现象,让公司扭亏为盈。在1936年之前,张凤梧接任为第三任经理,他只顾吸在烟(鸦片)、带小老婆玩乐,导致公司管理混乱,结果让振通电灯公司又亏本了。在1935年前后,公司由于严重亏本,他曾提出提高五成电价收费,但因遭大通商民强烈反对未能实行。

振通电灯公司当时虽能发电,但还不能象现在实行二十四小时日夜供电。因主要供商业区用电照明,所以发电时间一直是在夜晚。每天从下午五点左右发电,直到羿日清晨五时左右停止供电 (具体供电时间会根据季节略有变动)。每次停电前会闪亮几下灯泡作为信号,以示告知。

当时振通公司供电范围主要以通河两岸的商业区为主,兼顾区内居民用电。整个通河两岸商业区,大部分人家全都用上电灯照明,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用电普及率算是很可观的。

电灯公司职工不多,全公司除正副经理,也就20~40人样子,职工住房自行解决,实行包工制。那时的工人几乎没什么劳保品,仅烧炉工每月发条肥皂洗手用,另发十小盒火柴作锅炉点火时用。当时,领班包工头每月工资八十块银元,一般机电工人为30~60不等,烧炉工最低每月才十五块银元。春节时,每个职工会增发3至4块银元过年费。

因那时大家都住小瓦房,为怕失火引发触电,所以每个用电户都是由公司免费供应十六瓦电灯二至三个 (灯头与灯泡一起)。

因日机轰炸而被迫关闭

从1920年开始发电到1938年5月最后毁灭,电灯公司历经了19个年头。

1938年5月24日(农历4月25日)下午两三点钟时,三架日军轰炸机,在对大通长龙山背后的国民党炮兵阵地投弹同时,也轰炸了和悦洲电灯公司与《新大通报》馆,致使该公司首次遭到战火袭扰。但这次损失不太大,经理张凤梧向蔚丰钱庄老板、大通总商会会长胡荫庭借款很快修复发电。岂料之后的第五天上午十点左右,日机复又派遣九架飞机进行第二次大轰炸,这次电灯公司损失非常惨重,到了无力再修复地步。至此,通和两岸重又退回煤油灯时代。

蔚丰钱庄老板胡荫庭见局势日趋紧张,侵华日军即将攻占大通,振通公司眼见要垮台,他便向公司经理张凤梧讨要欠债,工人们也跟着向张催要工资。电灯公司原本就一直在亏本,面对厂房被炸不能发电的国难当头,哪里还有能力还债、发工资?万般无奈之际,张凤梧趁日军登洲之前夹在逃难人流中躲到枞阳县水圩谢村 (住公司收费员谢克武家)避难去了,工人也只好叫苦连天各奔东西,电灯公司因此被迫关闭。

紧接着,驻防和悦洲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原属川军系列)吴鹏九部,借“焦土抗战”之名行掠夺逃跑之实,一把大火把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全部烧光。运营了近二十年的大通振通电灯公司在日军的轰炸与大火烧熄后,仅剩一堆废铁。日军登洲后,竟连这些废铁也不放过,将残存设备全部拆散用船装到安庆。据当年的目击者介绍,他们亲眼看到有些不好搬运的大件设备,是日本人用氧焊割开运走的。

民族资本家竺兰舫创建振通电灯公司想靠实业救国的一腔热情,就这样被侵华日军彻底给毁了。在任人蹂躏的旧中国,国家政权都不稳定,实业家们想靠实业来救国,当然是行不通。大通振通电灯公司的兴亡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落后就要挨打是曾经的事实,弱肉强食更是现在市场经济下的残酷,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唯有奋起、强大!

新闻推荐

此秋非彼秋,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天起新一轮降水来袭;专家称安徽省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需时日

本报讯昨天全省各地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下,明天起自西向东的新一轮降水,将使气温进一步走低。据气象部门预计,本周全省气温波...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