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国画31年 “农民画家兄妹”首次办画展
本报讯(记者路璐)栩栩如生的根雕、鲜活灵活的花鸟、磅礴大气的山水……如果不是专门告知,很少有人能将这些与农民联系在一起。8月26日,“艺术扶贫泽惠乡邻”———市第五届文化惠民消费季之农民画家查庆华兄妹艺术展在铜官区白墙美术馆正式开展,近百幅作品精彩亮相。那么,是什么让这对农民画家兄妹如此醉心绘画艺术?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作画几十载?当天,记者近距离接触他们,感受他们如痴如醉的“绘画天堂”。
受奶奶影响走上书画道路
“接触画画都是源自于‘遗传\’,没有奶奶的影响,我们也不会走上艺术的道路。”说起为何接触绘画,家住枞阳县白梅乡东风村的查庆华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记忆中奶奶不仅会画画,更擅长刺绣。“小时候,每次奶奶看到了好看的图样,都会临摹下来,然后将它绣出来!”查庆华说,正是从小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自己和妹妹爱上了绘画。
当时,查庆华的家十分贫穷,但作画需要纸张和画笔,怎么办?查庆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时候家里有一个装煤油的铁箱子,我从教室里捡了很多粉笔头,就在铁箱子上画。”花鸟树木、飞禽走兽……查庆华能在箱子上画的一切都画了。
渐渐地,他不在满足于用粉笔作画。一次,他发现邻居小伙伴有一本连环画,新奇的图案,彩色的印刷让查庆华着迷不已,他赶忙借来小伙伴的连环画,仔细地揣摩如获至宝,照着画书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学习。
没有宣纸,就在草纸上练习,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不懂笔墨浓淡干湿,但是靠着一股冲劲和痴迷,查庆华笔耕不辍,走上了自学绘画的道路,查庆华的热情感染了妹妹查春秀,兄妹俩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靠着自己的悟性和坚持,绘画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天坚持作画的“画呆子”
高中毕业以后,查庆华来到黄山书画院专门学习绘画,3年过去后,查庆华却发现从事绘画这个职业非常难。无奈之下,查庆华去念了卫校。在卫校的3年,查庆华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的执着。“那时候我们学习人体解剖学,有很多学生,但是图片只有一张,于是就是把解剖图片一张一张画下来,也算是锻炼自己的绘画技术,不让手变得生疏!”
1993年,查庆华从卫校毕业,分配到村卫生所工作。在工作中,他仍然醉心绘画。“当时画画真是下了苦功夫,每天除了工作以外,满脑子就是画画。”查庆华告诉记者,自己白天为病人看病,晚上坚持绘画,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有人不理解他的这种行为,就说你不睡觉了?而他也回了别人一句话,“不睡觉也要画”。说到这,查庆华不禁笑了。他说,虽然白天上班辛苦,绘画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丝毫没有动摇他继续绘画的热情。
查庆华告诉记者,每当卫生所休息时,就骑自行车去附近写生,经常在山野田间一待就是一天,饿了吃口从家里带的馒头,渴了喝点凉水,即使这样,他从来没有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一发不可收拾。“小到蜻蜓、知了,大到耕牛、人物,我遇到每一处风景都能成为我笔下的产物。”查庆华说,每次写生他都有感悟和收获,不断总结用笔之法,也形成了独到的创作见解。
办画展是艺术扶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查庆华已经在周边小有名气,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2003年,查庆华加入枞阳县书画协会。他的根雕和仕女画独成一派,妹妹查春秀更是对人物、花鸟无所不精,成为职业画家。“今年我已经51岁了,画画不为挣钱,只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对艺术的热爱。”查庆华告诉记者,现在兄妹俩创作了500余幅作品,很多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奖,更是走出了中国。
“我们很荣幸能够为这对农民画家兄妹的作品进行展示,尽管他们来自‘山野\’,但他们代表的不仅是淳朴,更是新时代农民的别样坚守和感动;不仅是艺术,更是新时代农民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准则和审美情感。”采访中,白墙美术馆负责人孙长江表示,他们的作品,艺术风格质朴,创作语言丰富,充满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永恒的魅力。而这些是都市审美缺乏的,“我认为我们当今社会需要这些乡土味浓、心物和谐、愉悦大众的作品来填实我们浮躁的心境,为他们办画展更是艺术扶贫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闻推荐
安徽福彩公益助学正在进行,今天我们带您认识一位女“学霸”,她叫李欣,从小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虽然日子艰难,但她从未...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