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记者的初心 铜陵市广播电视台 冯正
人生当中第一次听到记者这个名词,是在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春游中,当班主任问道哪位同学知道我们所爬的螺蛳山有多少级台阶时,只有一位同学知道答案,而这个答案是她当记者的爸爸告诉她的,就这样“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成为了童年时期的我对记者的第一印象。第一次真正见到记者,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寒假,当时我正在和小伙伴们在学校门口放鞭炮,没想到一位胖乎乎的记者叔叔用一台又大又重的摄像机对准了我们,原来他是在曝光我们“鞭炮扰民”的行为。小小年纪就被记者曝光也成为我人生当中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记者的力量。
去年我的一件广播评论作品《最美校园评选的背后———莫让功利心玷污了孩子》获得了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为一名县级台的90后记者,能在我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就获得这个奖项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鼓励,但更多的是一份压力、一种鞭策。2016年11月10日晚,我和一个朋友在街上散步路过高安市第四小学,看到很多家长从学校里怒气冲冲地走出来,经过打听得知原来这是高安市举办“最美校园评选”活动,所谓评选说白了就是微信投票,哪个学校投的票数多哪个学校就能当选最美校园,而高安四小之所以连夜召开家长会,就是为了动员家长们投票,学校规定每个家长每天至少要投50票,投完票以后还要将截图发给班主任当成作业来检查,广大家长纷纷抱怨学校是多么的霸道、家长是多么的无奈。就这样一篇舆论监督报道应运而生,我制作的一个不到7分钟的广播评论节目引发了很多听众的共鸣,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最终“最美校园评选”活动被紧急叫停,这也让很多老师和家长们都松了一口气。就在这个事件过去一个月之后,教育部下文要求学校在举办评先评优活动时,非必要不可举办网络投票,这也与我的文章观点不谋而合。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作为记者只要善于发现、敢想敢做、心存正义,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大有作为。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妙,在江西兜兜转转了十年之后,今年4月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来到了铜陵市广播电视台,在这里继续追寻我的新闻梦想。回到铜陵最大的工作感受就是,铜陵虽小但确是一座新闻富矿,作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铜陵有太多的新闻素材可以挖掘。然而我更想说的是铜陵也是一座好人之城,刚回铜陵不久我就被铜陵的好人好事所感动。今年5月中旬,我被指派采访胡晨的事迹,胡晨是安徽省首例退伍军人捐献器官者,自强不息的他在生命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让5名患者新生,如何把他生前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成为了摆在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做好胡晨的稿件,我去了胡晨的老家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采访到了胡晨的家人和乡邻;我还采访了为胡晨做器官移植手术的主刀医师;我甚至还赶去了福建省福州市,采访到了胡晨生前部队的战友们。天气的炎热、路途的奔波、大量的采访,对记者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但是我觉得只要能够抓住胡晨生前的一些细节,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和胡晨素未谋面,只知道他比我大三岁,但是随着采访的一次次深入,胡晨的形象却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立体、越来越真实,我甚至感觉胡晨并未走远,仿佛就在身边,他就是一个生前为国防效力,身后做出大爱行为的身边榜样。胡晨之所以能够做出捐献器官的善行义举并非偶然,而是来自他军人世家良好家风的传承以及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的培养。关于胡晨的系列报道播出后感动了许多人,全省上下掀起了“向胡晨同志学习”的热潮,就在上个月胡晨被评为中国好人。你知道吗,对于记者来说当自己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并传递正能量时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很凑巧的是我的名字当中也有一个正字,所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正义”这也是我这名90后记者的初心,我会在铜陵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砥砺奋进、继续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萍杨竹青)8月8日凌晨2时,枞阳供电公司会宫配电队队长舒小亮就起床打开了手机,在会宫配电队微信群里喊了一嗓子:...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