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老汉立志摘掉29年“穷帽”

江淮时报 2018-08-03 11:38 大字

“咕、咕、咕、咕……”7月3日上午,铜陵市残联和枞阳县老洲镇的领导一道,来到枞阳县老洲镇罗墩村兴圩组汪双乐的家中,他正在忙着喂鸡。清一色的棕黄色仔鸡围在汪双乐的周围,欢叫着争食,俨然一幅立体农家丰收图画。

汪双乐今年54岁了,29年前因车祸导致残疾,经鉴定为肢体残疾三级。残疾以来,汪双乐一家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不过戴了29年的“贫困帽子”,今年有望彻底摘掉了。

1989年的那场车祸让这幸福的四口之家变了天。汪双乐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但一次开三轮车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因为伤到了脊椎骨,汪双乐再也没能站起来。家里没了主要劳动力,加上孩子上学,常年入不敷出,突发事故让这个家庭顿时陷入困境,后来他又患上了尿毒症,家庭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29年来,汪双乐一家一直靠亲朋好友接济和镇、村的帮助,才能勉强度日。“在最困难的时候,镇、村给了我及时的帮助,让我得以挺过来。镇、村的大力支持,又使我树立了发展的信心。 ”汪双乐说。

2014年,汪双乐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枞阳县县委计委副主任吴义桂是他的帮扶联系人。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吴义桂多次上门了解汪双乐一家的生活状况,及时地帮他办理了残疾证和慢性病卡等,为他后期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外部帮扶让汪双乐的家庭条件改善了不少,但是他知道,等、靠、要的心态是脱不了贫的,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彻底摘掉头上的“穷帽子”,必须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帮扶人和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一起帮助他寻找脱贫路子,最终认为搞家庭养殖最适合他。汪双乐思考再三:自己家位于长江江堤旁边,交通便利,离老洲镇、铜陵市区都很近,屋前屋后宽敞,搞家庭养殖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虽然自己行走不便,但是在家喂喂鸡、喂喂猪还是可以的。搞家庭养殖,靠谱!

当年,在政府以及帮扶干部的共同帮扶下,简易的鸡舍建成了,土鸡苗买来了。3年来,汪双乐拖着残疾的身躯,起早贪黑,悉心打理自己的家庭养殖场,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收入明显增加。今年,在得知贫困户有免息贷款的政策后,汪双乐又积极申请了贷款,他要利用好这5万元贷款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些。现在,他的家庭养殖场共有土鸡1000余只,鹅几十只,同时还养了两头猪,另外还种了一亩多蔬菜。今年,他又成功的申报了自主脱贫产业奖补项目,一家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另外,今年他又在家里开办了个老年活动中心,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挣点茶水钱补贴家用。汪双乐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他的脱贫梦。

汪双乐看着屋前屋后撒欢的鸡鹅和猪圈里的猪,信心满满地说:“不出意外,到年底,抱去成本,至少也能挣个几万元,另外儿子已经成家,两口子都在外打工,今年我们家脱贫没问题!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肯干,脱贫致富绝对不是梦! ”

新闻推荐

注重体系建设 落实各项政策 —铜陵市完善三类政策体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7月26日,消防青海路中队的官兵为辖区联盟村的困难居民孙小桃送上慰问品。“八一”前夕,该中队对辖区部分困难群众进行...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