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记于心 用法见于行——来自枞阳县“七五”普法中期的报道

安徽法制报 2018-04-04 11:12 大字

[摘要]来自枞阳县“七五”普法中期的报道

□储林

2018年2月27日,在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会议室,县百姓宣讲团成员正在为村民详细解读国家脱贫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用农村身边事来以案说法。据枞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除了法律知识宣讲,该镇还前往各村开展法治电影放映、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群众性强的“送法下乡”活动,在镇内普降“法雨”。

枞阳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只是枞阳县“七五”普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6年“七五”普法以来,枞阳县从组织领导到提高全体公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同时,突出法治氛围的营造,努力把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带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前不久,该县还被评为全省第四批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

A完完善机制 凝心聚力推动新突破

为了确保《“七五”普法规划》落实到位,更好地服务于枞阳县“十三五”发展目标,枞阳县在完善制度,健全队伍,强化经费保障上下功夫, “七五”确保 普法保障有力。

完善制度。制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进一步推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规范化运行。研究制定《关于完善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会同组织部、宣传部、人社局联合下发;出台《关于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意见》等法治宣传教育制度文件。建立完善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

健全队伍。从纪检、县委讲师组、县委党校、公检法、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部门和人群中选聘优秀法律专业人才,成立“七五”普法讲师团,并针对不同普法对象开展专题法治宣讲活动。会同有关部门邀请省、市普法讲师团成员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组建“七五”普法志愿者队伍,并适时举办“七五”普法骨干培训班。探索建立专兼职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壮大基层文艺普法志愿者,在城乡社区就近就便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落实经费。全县普法经费严格按照人均0.3元的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各地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不断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确保“七五”普法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突出重点学用结合唱响新旋律

要守法,先知法。“七五”普法启动后,枞阳县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在区分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同时,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一要求,深入推进县域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突出“学” 丰富学法内容。健全并落实枞字,阳县学法讲座和法治培训等制度,推进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常态化、制度化,把法治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理论学习规划和培训课程,把有关法律知识作为任职资格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法律,并确保每人每年学法时间,在该县组织参加的公务员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中,全县公务员参考率达到95%,合格率100%。

突出“用”字,提升用法实效。通过学习,领导干部不仅丰富了法律知识,开阔了视野,也进一步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状况,明确了在依法治国中自己身负的责任。为了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法律决策上的失误,县委、县政府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团,为县里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各行政执法单位和管理部门则紧紧抓住“公示”、“承诺”、“监督”、“追究”四个环节,推行和建立了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首问负责制、执法责任制、公示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把单位职责、办案(事)程序、法律依据、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进行公示。

打响品牌法治文化彰显新魅力

为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亮点,“七五”普法以来,枞阳县积极创新普法载体,多渠道融入法律元素,多层次培育宣传品牌,力求打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法治文化”精品。

阵地建设卓有成效。充分发掘小桥圩公园丰富的自然景观,融入大量法治文化元素,做到法治主题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实现法治文化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利用公交站台发布法治枞阳建设公益广告30余版面,每一幅版面作品都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格调高雅,形式活泼,使其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依托县法院丰富的法治文化资源,挂牌成立枞阳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加强对重点普法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

主题活动效果明显。结合每年“3·8”妇女维权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环境保护日、“6·25”全国土地日、“6·26”世界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综治宣传月”和“江淮普法行”等重大节日、重要时期,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出动宣传车、发放各类普法材料、制作法治宣传牌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

媒体宣传声势浩大。积极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合作办好普法节目、普法专栏。其中在《安徽法制报》多次刊登该县“七五”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映。另外,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工作路径,“枞阳普法”栏目成功入驻枞阳在线、枞阳政法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地及时刊播各类普法信息。

D

务实创新法治扶贫凸显新活力

“以前不懂法律,不知道注册商标的重要性,幸亏政府部门给我普及了商标法律知识,我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带领贫困户们发家致富。”枞阳县祥飞媒鸭养殖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钱立祥感叹道。原来,媒鸭是当地特有的一个国家级地方品种。去年初,福建一家公司准备抢注这个品种的网络商标。钱立祥在得知此事后积极维权,后在枞阳媒鸭养殖协会的帮助下,最终顺利注册中国国家顶级域名商标和顶级国际域名商标。商标得到了保护,媒鸭价格也由过去的20元一只,猛增到50元一只,利润翻了一倍多。由于效益好了,目前该企业与22户贫困户签订了用工合同,并稳步实现脱贫。

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村民唐小莲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村干部宣传产业发展及金融扶贫等政策时,她却心有顾虑,有抵触心理。“我知道发展产业需要资金投入,但因以前经历过贷款催还的经历,我怕银行不愿给我们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贫困户。后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都来我家轮番进行宣传解答。我才答应贷款发展产业。”唐小莲说,有了启动资金,去年她承包了132亩鱼塘进行立体养殖,种养的莲藕、龙虾、鱼蟹等各项收入加起来将近十万元。今年不仅申请了龙虾养殖基地项目,还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

法治扶贫不仅仅体现在法治宣传上,枞阳县更是将法治融入到贫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步伐。经省第三方监测评估,2017年该县实现22个贫困村出列,28225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脱贫任务。

新闻推荐

以项目化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过去一年,瑶海区城管委全方位提升市容、环卫及执法品质

过去一年,瑶海区城管委全方位提升市容、环卫及执法品质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