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困难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
■本报记者张久愿
从2013年担任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办公室主任以来,张龙斌见证了五年来铜陵市社会救助工作从传统的补缺型(困难群众)向适度普惠型(老年人高龄津贴等)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服务转变,由为民谋利向由民做主转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是民政惠民生职能作用发挥最突出的五年,是困难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
众所周知,民政部门是市直部门中与基本民生关系最密切的部门之一。回顾过去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基本民生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力度,给困难群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拿低保工作来说,铜陵市逐年提高低保标准,从2017年7月1日起,铜陵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544元,农村低保(全部在枞阳县)标准提高至378元,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低保人均补差也在逐年上升,2017年较2013年城市低保人均补差增长了1.4倍;农村低保增长了1.58倍。“低保补差是指家庭实际收入和低保标准之间的差额,是低保户实际拿到手中的补助金额,低保人均补差的上升直接体现了困难群众获得感的上升。”张龙斌告诉记者。特别是2016年1月枞阳县划入铜陵市之后,市委市政府大幅提高了该县城乡低保标准,当年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增幅达75%,使枞阳县农村低保补差由全省落后位次一举跃升至全省前列。目前,铜陵市农村低保补差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城市低保名列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张龙斌深切感受到这是铜陵市精准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五年。继续以低保工作为例,从去年开始,在发放低保救助资金的基础上,铜陵市对低保对象中的A、B两类人员分别增发其本人补差的30%、20%,进一步促进了分类施保、特困重保,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低保对象中最困难群体的重点保障。同时,救助对象能否做到精准认定事关社会救助公平、公开、公正、及时。铜陵市自2013年启动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系统,目前实现了“新申请对象100%经过平台核对,在册对象随时经过平台复核筛查”的目标,为铜陵市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和民生保障项目的公平公正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核对,确保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退出,大大提高了精准救助水平。”张龙斌表示。
此外,因病致贫是导致众多家庭一夜返贫的主因。五年来,铜陵市在破解因病致贫中投入巨大,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扩大,由原先的低保、五保拓展至低收入、因病致贫家庭,在全省16市中率先明确因病支出型贫困的认定标准和叠加救助政策,并在枞阳县进一步完善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和351兜底保障民生工程。铜陵市医疗救助发放资金从2013年的580.52万元增至2016年近400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民生工程2016在全市38项民生工程民意调查中获得满意度第一名,充分体现了这项民生工程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身处社会救助一线的工作人员,五年来张龙斌从众多困难群体生活的变化中看到了党和政府救助政策的作用,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社会救助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在困难群众最需帮助的时候,政府伸出了援手,让众多困难家庭的生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日前,枞阳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监管人员在枞阳镇石岭社区为老年朋友讲解药品与非药品的区别。据了解,10月10日至11月10日为全国“安全用药月”,针对不少老年人对日常安全用药存在误区,相信非药品...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