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带着孩子到处求助到发展养殖业自力更生,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用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对他的固有看法——贫困户鲍月和蜕变记

铜陵日报 2017-09-21 09:49 大字

■本报记者刘洋

9月19日上午9时多,记者见到鲍月和时,他正在自己的养殖场内喂养牛羊。“现在让我出去求助也不出去了,哪有时间?”鲍月和的开场白简单明了。

鲍月和是谁?他在枞阳县浮山镇女儿桥村很“出名”,村里人对他的看法基本上可以用“贫穷”“四处求助”概括。女儿桥村包片干部吴友牛说,现年48岁的鲍月和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和3个小孩,其中双胞胎女儿患有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行走艰难。早些年鲍月和为了给孩子治病,带着两个双胞胎女儿到村里、镇里、市里甚至北京到处求助,家里贫困,在村里的名声也不好。

上午10时多喂好牛羊之后,尚未到烧饭的点,鲍月和终于抽出了一小段空闲时间和记者聊天。他的儿子寄养在自己的妹妹家,一个能行走的女儿在上高中,而他则带着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和同样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住在一起。鲍月和大概描述了他现在每天的生活状态:6点前起床,烧早饭、吃早饭后,到养殖场分两批把牛、羊牵出去吃草,然后给养殖场内的鸡鸭喂食,10点左右把羊牵回来喂食,再回家烧午饭、吃午饭;下午继续牵牛喂羊;晚上回家还要烧饭、打理家务,上床睡觉基本上要到10点。“家里还有5亩地、1亩蔬菜,农忙的时候上午抽空下地,下午也要抽空下地。”鲍月和说,虽然有姐夫帮忙,但是他依然忙不过来。

鲍月和的养殖场有4间板房,总共喂养了10头黄牛、25只羊、120只鸡鸭,另外还有7只兔子。鲍月和说,算上饲料,养殖场的投入现在总共大概有15万,其中10万元是向妹妹借的,另外的钱是自己前几年打工和低保收入攒下来的。早前带着孩子在外求助的那几年,鲍月和收废品、住荒野,流浪辗转,什么苦都吃了。后来他外出打工挣钱,但今年父亲去世、家里还有两个人要照顾,他根本走不了,生活不断陷入困境和迷茫。“关键时刻是帮扶干部找我聊天,帮助我,给我讲政策,让我下定决心发展养殖业。”鲍月和说。

鲍月和一开始养殖规模并没有这么大,现在的规模是今年5月份之后陆续扩张成的。“他现在是村里苦干的代表。”提起鲍月和的转变,熟悉他的鲍全友竖起了大拇指说,“小月今年发狠,早出晚归,吃了大苦。”

(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瑶海区多管齐下完善城市街景

本报讯自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开展以来,瑶海区坚持多管齐下,通过整治城市出入口和城郊接合部地带环境卫生问题,翻新广告宣传标牌、强化整治修车和洗车点,以及统一治理墙体“牛皮癣”等,完善城市街景,美化...

枞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枞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