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铜陵攻略:协调发展,“一个都不能少!”———市发改委(物价局)牵头实施“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

铜陵日报 2017-08-30 18:22 大字

航拍的特色小镇———郊区大通镇。 本报记者吴启斌摄航拍的滨江生态公园。近年来,铜陵市加强岸线整治力度,将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打造成为铜陵美丽的“外滩”。 本报记者 詹俊 摄

核心提示

新常态下的经济走向,需要一种抛弃以单一数字衡量发展标准的更广阔的视角。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跨江联动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铜陵市今年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在市发改委(物价局)牵头组织下,各项措施顺利实施成效明显。我们一起看看“协调发展”如何影响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朱敏

金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宇腾真空电气有限公司、安徽梦谷纤维材料科技公司……一个个重大企业入驻为枞阳县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为枞阳县增添新的强劲活力;一个个产业加快发展为枞阳县创造了新的强大引擎。

“东向借力”让枞阳加快发展的底气足了。一直以来,枞阳县农产品丰富,农业长期以来都是该县的主导产业。区划调整后,从“临江”到“拥江”,一字之变,给铜陵带来的不仅是人口、面积的变化,更引发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铜陵市以“五个优先”支持枞阳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即发展战略优先考虑、产业项目优先布局、基础设施优先完善、资金投入优先安排、社会事业优先加强,为其协调发展打造腾飞之翼。现今,枞阳县正不断加快非农产业发展速度,迈开经济换档升级的步子。上半年,枞阳县实现生产总值增长8.0%,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枞阳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1%,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9和12.2个百分点。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铜陵市结合实际,围绕强基础、促均等、惠民生,加快江南与江北、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在全市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市发改委主任汪宜武告诉记者,铜陵市立足新市域,贯彻新理念,促进新提升,以“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为导向,通过实施“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补短板力度,推动区域联动、城乡统筹、工农互补,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推动县区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四个提升”,逐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成果共享。

在协调发展提升年中,铜陵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一步都不能慢,不断增强广大市民获得感。着力建立高效的推进机制,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活动年实施方案,对工作推进中的阻点、难点,及时协调解决。着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深化“多规合一”试点;振兴县区园区经济,深入实施县区经济振兴工程、园区经济倍增计划;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千百十亿”工程,重点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等六大工程,强化新一轮技改升级行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镇村建设,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活动,编制特色小镇建设项目41个。同时,铜陵市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印发实施《铜陵市2017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计划建设122个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围绕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深入谋划推进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铁路、高速、港口和航空项目;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启动建设总投资约24亿元的水利工程,基本完成水利水毁修复任务,累计完成3547处,投资5.7亿元;推进江北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区域输变电工程,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98辆,建成智能立体停车楼2座,并推进城区棚户区改造扫尾,启动10个老旧小区整治,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等。

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发展步步攀新高,让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发展理念,就是铜陵的“幸福观”。对此,铜陵市着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推进教育资源扩面提优,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巩固“均衡教育、阳光分班”成果,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健康铜陵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争创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图书馆、全民阅读、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四大体系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加速发展,构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后续工程加快推进,场馆运营PPP项目开标。着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深入实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突出产业扶贫,截至7月底,共有17474户贫困户申报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奖补项目,兑现奖补资金2107.2万元,43个村、7650户光伏项目建成并网发电,金融扶贫贷款2.02亿元,增长10.2倍;持续增加普惠民生有效供给,38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利用小微企业互助引导资金发放贷款3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新增、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40.9万平方米,完成人工造林9300亩、占省任务131.3%;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目前完成环境治理项目1946个,总投资5.1亿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等国字号平台建设,实施“8311”行动计划,打造铜陵循环经济升级版。

处于追赶超越阶段的铜陵,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细化目标任务,协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速度与质量更加协调。上半年,铜陵市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绝大多数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达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区实现全部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62.1%,较上年末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铜陵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江北地区综合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加速提标升级,南北、城乡交通通达能力、防洪排涝能力、智慧管理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铜陵市民生福祉还得到了全面提质,脱贫攻坚首战首胜,枞阳县城市低保、五保供养等23项保障待遇与市标准并轨。市财政给予枞阳县各项补助共计达1.3亿元。上半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7.3%;城镇新增就业1.57万人、登记失业率2.84%;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快速提升。

补齐短板增后劲奏响发展“协奏曲”

■本报记者朱敏

初秋,铜都的早晨,太阳透过如纱的晨雾,洒在人们的笑脸上。公园里练太极、拉二胡、唱民谣的大伯大妈们精神饱满、神采飞扬。而此时,宽阔的柏油路上,树影斑驳,人们步履从容,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

今年以来,铜陵市大力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等,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了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但目前,仍存在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部分重大项目前期推进不够快等问题。

铜陵市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只有补足短板、补强薄弱环节,才能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实现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

为了让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下好全市发展“一盘棋”,铜陵市将进一步坚持目标导向,抓好统筹推进,根据省2017年县域经济考核细则,抓紧修订铜陵市县区经济考核办法,紧盯薄弱环节抓整改,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在2017年度考核中争先进位;按照“一带三廊、三层五级”的空间规划布局,以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地下管网同步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构建中心城区、县城、产业聚集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五个层次统筹布局、集群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按照活动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抓好落实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深化和拓展“多规合一”成果,在争取交通、水利等上位规划线位设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枞阳县更多支持,着力解决规划空间布局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的承载力,着力解决基础功能不配套的问题;加快江南江北综合交通建设,实现国省干线全线贯通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三年计划两年完成”,尽快形成一江两岸公路网络;抓紧组建运营市综合交通投资公司,加快推进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前期工作等,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继续跟进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紧盯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尽早促成环评通过和立项审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计划等,着力补齐水患短板,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加快推进枞阳县自来水厂整合工作,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完成枞阳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抓好整改落实,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新问题,抓好“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坚持项目导向,夯实平台基础,坚持“东融北联”,再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大通道和大平台建设,协同推进合铜发展带和合铜宜产业集群带建设,着力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把铜陵市打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城乡融合、成果共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城乡建设计划,建设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补齐短板增后劲,奏响发展“协奏曲”。力争到今年年底,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枞阳县在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中争先进位;创新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江北地区综合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设施加速提标升级,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实现“三年计划两年完成”;南北、城乡交通通达能力、防洪排涝能力、智慧管理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进一步提优,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年度目标任务,实现PM10、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控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30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25.9%。民生改善进一步提质,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

协调均衡行稳致远

□朱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实现“十三五”发展蓝图,协调发展是关键之举,更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铜陵市今年开展的协调发展提升年,就是协调发展的具体探索和实践。我们唯有统筹兼顾,着眼全局,协调推进,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铜陵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协调发展任务较为艰巨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统筹发展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协调,注重发展的平衡之道。

因此,我们要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完善区域发展布局和格局,强化区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继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必须牢牢把握好“注重协调”这一制胜要诀,弥补发展短板,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同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好协调发展这把“金钥匙”,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正确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多些和衷共济,各项政策相互配合、实施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才能相得益彰,增强发展均衡性整体性,使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开展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活动古亚伟等参加

本报讯(方文婷何羽佳)8月24日上午,市政协委员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活动仪式在枞阳县举行。市政协主席古亚伟,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刘亚东等出席仪式或参加活动,市政协秘书长侯化林主持仪式。...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