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犀一瓣】此心安处是吾乡

甘肃工人报 2019-09-05 11:06 大字

刘丰歌

那株红色的大丽花,鹤立鸡群般站在路旁,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昭示着它的美丽。她的旁边,一块椭圆形的石,约一米多高,是陕南山区常见的大青石,石上镌刻着草书“硒园”二字,字潇洒奔放,飘逸俊秀。花因字而高雅,字因花而灵动。那花,那字,那石,像三个关键词,为身边那座生态农庄作了最好的注脚。

大丽花的对面,公路的一侧,是一大片蓬蓬勃勃的向日葵,那黄色的花开得正艳,以千朵万朵的气势,织成了一片黄色的花海。那片海,静卧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旁。树林绿得正旺,有流烟般洁白的雾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舞动着,从山顶缓缓拂下,轻轻地、柔柔地擦拭着那片绿,生怕弄痛的样子。雾过处,那绿便更净、更绿了。在树林的簇拥下,那葵花笑得亦是那样灿烂,满脸春光。

大丽花的旁边,有一处荷塘。荷塘正对着农庄的大门。这藏在陕南乡村的荷,无西湖荷花有名,却有着同样的神韵和气质,她不在乎“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管将那粉的、红的、白的花一股脑儿开出来,绽放出自己的精彩。那花瓣若一只只小船,呵护着鹅黄的莲蓬,托举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那荷,以哲人般的睿智阐述着人生的命题。今天,她开在地处陕南山区的生态农庄旁,也许会给前来游玩休闲的人们一个放松身心,忘却烦恼的渡化吧!

荷塘边一条小溪,小溪流水潺潺,清冽甘甜,是当地人的主要饮用水。小溪孕育于上游的大山之中,山有灵,水亦有灵。这山富含稀有元素“硒”,硒人称生命火种、抗癌之王。于是这山中的泉水,地上的植物,均将硒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防病痛,抗顽疾,保健康。山虽偏,因硒而名。硒园生态农庄,得天时地利之便,便更有名了。

农庄主人曾立平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借陕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东风,在小镇一隅,与同年入伍的战友乔正宏一道,开发出两个以田园牧歌为主题的农庄,为看惯钢筋水泥的城里人建一处安放疲惫心灵的驿站、寻找故园情结的港湾。一个称“农庄”,一个名“大院”。一前一后,相距不过千米。山庄鲜花簇拥,蜂舞蝶飞;大院修竹环抱,鸟喧虫鸣。山庄白墙黛瓦,廊亭回旋,文人墨宝点缀期间,尽显文艺风范;大院农家土屋,鸡鸣犬吠,墙挂簔衣斗笠,院摆风车石磨,烟火气息十足。山庄和大院,如立在小镇旁的双子星座,一路相连,战友情深。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到此处游玩小憩,观蓝天白云,看茂林修竹,赏鲜花朵朵,闻小鸟啾啾,便可悟出许多人生况味。这看似农庄和大院主人漫不经心的选址布局,实则隐喻诸多的人生哲理。大丽花以“百卉慵时气最豪,奇姿异彩抖天骄”的潇洒,展示着独有的风姿;葵花则以“庙廊忠梗谁堪比,能展丹心向日倾”的执着,诠释着信念的力量;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雅,昭示着品质的高洁;竹林则以“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的操守,警示着虚心有节、不忘初心、平安是福的道理。这些植物们,如名言警句,偈语般引导着芸芸众生。农庄周边的村人们,似乎已悟透其中玄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得自在,自足,洒脱,从容。是啊!生活在这富含氧离子的大山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着自家种的绿色食品,虽比不上玉盘珍馐,却是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随季节成长,无违背自然规律之虑,无添加剂困扰之忧。一粒米,一株菜,皆为自己播种、施肥、锄草、收获、加工而来,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夏夜,在农庄或大院,坐在竹椅上,品着当地有名的“紫阳富硒茶”,耳边蛙鼓阵阵,虫鸣声声,流水淙淙,弹奏着一曲曲和谐的旋律。而那萤火虫上下飞舞,晃动着荧光棒般的身体,追星族一般,为这美妙的天籁之音而疯狂,痴迷。连月亮和星星也给这台乡村演唱会打着柔和的灯光。那人亦被这天籁之音所感染、陶醉,不知今夕何夕了。

新闻推荐

紫阳汉江大桥:苏权科参与设计“最小”的桥

2019年,紫阳汉江大桥连接起高楼林立的县城。孙军?摄□实习记者孙高菊8月9日清晨,在紫阳县城关镇任河咀一栋老式两层...

紫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