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记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李增义

科教周刊 2019-07-18 10:10 大字

[摘要]——记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李增义

通讯员 王志荣

从农业专家到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再到援藏干部,20余年来,李增义用行动演绎着一名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

1972年出生的李增义现任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1996年他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从汉滨区农技中心到安康市植保站,再到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20余个春秋,以农业人担当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

新世纪之初,小麦条锈病开始肆虐安康麦区,对全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扼制小麦条锈病重发态势,6年间抓防治示范点5000余亩,推广综合防控技术379万亩,新增小麦1.19亿公斤,有效控制了条锈病流行态势,减轻中东部小麦条锈病防治压力。“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07年获陕西省政府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

魔芋作为安康六大支柱产业,也是贫困山区群众收入重要措施,但病害发生严重,制约产业规模发展。从1998年开始,他积极参与该难题攻关,围绕魔芋软腐病的防治,做试验,搞示范,抓推广。先后参与完成的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魔芋林下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和课题,有5项科研和推广成果获得省政府二等奖表彰。

同时,他主持完成的烤烟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实现了农药减量的目标,安康烤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年推广13.4万亩,增产9.26%,共新增纯收益4996万元,减少农药施用量三分之一以上,带动安康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步伐,该项目2017年省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

20余年来,他辛勤努力也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2008年10月被陕西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省人社厅授予“陕西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1年12月被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13年3月被安康市委授予首批“安康市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诸多光环遮不住他一心为民的情怀。2018年,当听说单位要向紫阳县界岭镇麻园村派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时,他第一个报名,积极响应组织召唤。入村后,他积极调研村情,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产业增收,密切党群关系。围绕增收短板,狠抓魔芋、茶叶产业发展。先后两次从岚皋组织调运魔芋种芋8000余斤,培养种植大户,建立种芋基地20余亩,发展商品芋68亩。新建和改造茶园400余亩。组织开展茶网蝽防治,帮助新建琼岭茶叶加工厂建成投产,2019年带动本村贫困户增收8万余元。业主邓山余常说:“要不是李书记治住茶网蝽,我是不敢建厂的。”他心系群众,贴心服务,时刻不忘记自已的党员身份,一年多时间入户走访280余户,与村民拉家常、讲政策,听群众说心里话,请村民出谋划策,取得理解和支持,实现“党群一条心,脱贫我先行”的良好氛围。

驻村期间,他克服了诸多家庭困难,带领扶贫队员以村为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办实事。贫困户伍先力老年丧子,行动不便,他先后多次驱车往返县政务大厅和镇政府帮助办理房产及遗物领取的手续;陈景奎妻子摔伤,他驱车送镇卫生院看病;请专家解决向以红大型沼气不产气问题;带领本村伍贤恩等4名核桃种植大户到高滩镇学习核桃嫁接技术;多次到伍贤朋、彭忠伟等魔芋种植大户指导魔芋生产,送药械上门,协调解决农耕机械;天降大雨,他第一时间到危房户查看安全情况……

2018年7月1日,李增义被紫阳县界岭镇党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2月被市农业局党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7月1日被中共紫阳县委授予“优秀第一书记”。

2019年6月,当听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选拔援藏干部时,今年46岁的他又积极提交申请。经过组织考察和体检,他又成为安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昨天还在村上扶贫,今天又踏上援藏之路,迎接他的是海拔4300米、为期3年、环境坚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方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要坚守的阵地,苦和累都是共产党人的担当。”

新闻推荐

用司法“温情”调节文明“温度” ——紫阳法院新民风建设与审判融合工作纪胜

——紫阳法院新民风建设与审判融合工作纪胜

紫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紫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