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司法“温情”调节文明“温度” ——紫阳法院新民风建设与审判融合工作纪胜

汉江晨刊 2019-07-16 06:45 大字

[摘要]——紫阳法院新民风建设与审判融合工作纪胜

记者 孙妙鸿 通讯员 梅树宝

邻里纠纷、亲戚纠纷、婚约纠纷、合同纠纷……这些矛盾一旦汇集到法院这个环节,已是楚汉鸿沟难逾越。如何修复?如何以法的名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紫阳县人民法院探索将新民风建设与审判融合,在每一起案例中,不放弃每一环节的调解,为当事人播下遵纪守法、文明向善的种子,引导当事人学法、用法、维法,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推动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的新民风深入人心,社会民风向善向好。

促和谐 修复受伤感情

“感谢王法官这么多次的调解,让我们重归于好,我今后一定听从你的劝告,改掉毛病,和媳妇好好过日子。”7月9日,紫阳法院在化解关某与林某离婚纠纷时,林某激动地说。

原告关某与被告林某是一对80后小夫妻。2007年经人介绍相识结婚,婚后初期感情十分好,育有一儿一女。关某与林某在西安开了一家家具店,生意也不错,夫唱妇随。可自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家具店生意越来越淡,林某变得脾气暴躁,经常无端发脾气。2018年4月份,他们为一件小事再次发生纠纷,林某动手打了关某,关某一气之下去上海打工,不再与林某联系。2018年6月,关某诉至法院,坚决要求与林某离婚。

立案后,办案法官首先“约谈”了双方当事人,找到了关某的亲属,全面细致地了解原被告的婚姻基础、婚后关系、子女成长及产生矛盾的根源后,法官认为双方感情基础还在,于是给双方设置一个冷静期,让双方当事人都冷静下来。经过一个月的冷静期,案件如期开庭,经过法官的多次调解,林某主动当着法官的面向关某承认错误,写下保证书,原告终被感动,夫妻重归于好。至此,一起濒临破裂的家庭得以挽回。(下转七版)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