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业:让晏坝发展不“晏” ——汉滨区晏坝镇聚力生态产业发展促脱贫
[摘要]——汉滨区晏坝镇聚力生态产业发展促脱贫
通讯员 陈茅
汉滨区晏坝镇地处安康富硒带,有近千年的种茶制茶传统,但过去因技术落后,比较效益低,群众发展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地都撂荒了,田间地头满目杂草丛生,群众开玩笑说,点个火星子都能把地给引着了。而近两年,这个山区小镇却悄然发生着巨变,在脱贫攻坚中,该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研,确定了以茶叶作为主导产业,其他各类适宜产业百花齐放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园”产业发展思路,迅速从一个基础薄弱的产业小镇跻身全区规模靠前的茶叶重点示范产业大镇。
不搞花架子,做就做长远大产业
5月19日,初夏热辣辣的日头,挡不住晏坝镇田坝社区11组贫困户元国安的干劲,56岁的他正在社区茶园锄草,精干得像个小伙子。笔者问:“叔,这么晒,您还在地里忙呐?”元国安沁着汗珠的黝黑脸上绽开朴实的笑容:“是呀,我得赶着把园区的活忙完,明儿还要回去锄自家茶园的草呐!”
一番交谈得知,社区致富能人元为杰在镇上的号召下,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800多亩高效生态观光茶园,办起了全镇头一家制茶厂,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浩龙春”,市场非常好,乡亲们每年除了挣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园区务工挣钱。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元为杰又牵头成立了浩龙茶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流转土地的168户群众全部吸纳为社员,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茶苗和栽管技术,统一回收加工鲜叶,统一销售。看到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很多村民重拾种茶老本行,开辟了自家的茶园,元国安正是其中之一。“现在我家算上土地流转费、我和老伴在园区务工工资,加上自家一亩多茶,一年光茶叶这一项就要挣七八千块。”
在田坝社区“陕茶一号”育苗基地,农户们正在忙着插茶苗,500亩的基地一天最多可用工200多人。“陕茶1号”是被群众称作“茶痴”的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王衍成历经22年辛勤耕耘选育的陕西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也是建国来安康唯一一个植物新品种。王衍成说,22年的坚守,自己的人生梦想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让“陕茶1号”真正在秦巴山区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引领安康茶产业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这才是最终目标……
“要让群众从根上脱贫,就不能追求一时吸引眼球搞短期脱贫模式。必须依靠生态产业带动,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做长远可持续的生态大产业!”这是晏坝镇党委政府对区上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和目标的深刻诠释。全镇有5000多亩水田和27000多亩坡地,土地资源丰富,适宜长优质茶。将茶叶确定为主导产业后,镇党委政府对全镇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积极招商引资,发展规模化茶园,并在区林业局的帮助下,引进紫阳茶叶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改劣园、建新园、扩面积,发展茶叶加工厂6家,打出了“浩龙春”、“十里香”、“晏龙春”等一系列品牌。
不砸子孙碗,钱要紧环保更要紧
双涧村16组的曹继申家喂了50多头猪,过去,猪粪的清理是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堆放在圈舍周边,臭味熏天,污浊不堪。自从村里引进了钰丰公司建茶园,他家的猪粪有了(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通讯员王宏伟秦巴山深处,凤凰山南麓,3000里汉江由西北向东南的拐弯处坐落着一座古镇——紫阳县汉王城,雷波就出生在这个地方。这个偏远的小镇,在不通汽车、火车的年代,却是一个十分繁华的水码头。这...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