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十五年的坚守 ——记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刘子龙

安康日报 2016-10-20 00:00 大字

[摘要]——记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刘子龙

在安康扶贫系统有一位“老扶贫”,他坚守扶贫岗位25年,并始终对这项工作充满激情。

25年走出了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刘子龙自1987年5月调入紫阳县农办(扶贫办)起,他历经了“八七”至“十三五”扶贫脱贫攻坚所有的工作历程,这一辈子跟扶贫有着掰不断的情缘。

从计划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扶贫重点村建设到***,深度参与安康扶贫开发的刘子龙,成了安康扶贫开发的见证者和践行者。10月16日,刘子龙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表彰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这是对他25年执着坚守的肯定。

干一行务一行,就要把它干好

1983年7月,安康农校毕业的刘子龙,先后在紫阳县汉城区、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当一名农技员。由于当农技员时工作表现出色,1987年5月紫阳县成立农办(扶贫办)时,他被选了过去,从此踏上了25年的扶贫脱贫征程。

19岁参加工作,有着33年工龄的刘子龙,除了当农技员3年、脱产学习深造2年和在区上当了3年区长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热爱的扶贫系统。

1995年12月,刘子龙在紫阳县蒿坪区当区长。当时紫阳县正申报秦巴世行贷款项目,因为缺少肯钻研业务的人,项目申报进展缓慢,若不能及时扭转工作被动局面,就将失去争取秦巴世行贷款项目的机遇。县领导找到他,要求他来担当这项工作。怀着对领导信任的感激和对扶贫的深厚感情,他又回到了紫阳扶贫办,任副主任兼紫阳秦巴世行办主任。

当他承担这项工作时,紫阳的进度已经滞后了两个月。刘子龙犯起了倔脾气,想着要干就一定得干好。他和抽调的6名同志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奋战了四个月,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理清项目流程,设定技术标准,编制可研报告。1996年4月世行考察团考察时,紫阳县世行申报工作一举创造了“紫阳模式”,而他自己,也因此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

1997年7月,他被调入安康地区农办(扶贫办)任项目资金管理办公室主任,一干就是八个春秋。因工作务实、熟悉业务,2005年5月刘子龙被任命为安康市扶贫办副主任。这一时期,安康的扶贫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他受命攻克扶贫搬迁,从1998年到2013年,先后参与、负责实施中高山贫困人口扶贫搬迁试点、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特别是从2010年10月开始,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陕南避灾扶贫搬迁的重大决策,安康由市扶贫局承接使命,他迎难而上,精心编制规划,积极探索创新,工作中形成了符合安康实际的“6663”(6个结合、6种安置模式、6个工作机制、3级示范体系)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15年来,他参与完成“十五”中高山贫困人口扶贫搬迁2万户7.6万人,主持完成“十一五”贫困户扶贫移民搬迁2.21万户8.4万人,负责完成2011-2013年避灾扶贫搬迁7.5万户28.2万人(其中贫困户2.4万户9.1万人),省上先后7次在安康召开启动会、现场会。

他精心编制规划方案,多次克服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人员少等困难,主持编写了“十五”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各类规划、方案30余个,结合实际制定了扶贫开发政策文件和办法20余个。特别是他组织编制的《安康市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年-2020年)》、《国家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安康示范区实施方案(2011-2020年)》,将6大类140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将全市首批启动实施的579个贫困村5830项35.3亿元发展项目全部纳入行业部门年度规划,成为全省规划的范本。他主持制定了***、(下转四版)  本报记者 罗先安 谭西 杨京保

新闻推荐

紫阳政协:结合职能抓宣传促发展

□陈俊瑞近年来,紫阳县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履行职能,强化...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