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播撒大爱暖人间 茶叶飘香传美名

各界导报 2014-11-08 15:25 大字

 ——  写在紫阳县慈善协会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之际

□记者 龚敏卓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 2014年9月,有着“民歌之乡"“茶叶之乡" 美誉的紫阳县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在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中, 紫阳县慈善协会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 殊荣,成为陕西省唯一获此奖项的县级慈善协会。

紫阳县慈善协会自2007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在紫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协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紫阳实情,通过实施慈善品牌战略, 创造性地打造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慈善项目。

地处秦巴山区的紫阳县,境内河溪密布,一到雨季河水猛涨,沿河两岸的群众因河水阻隔到不了对岸。要想过河就得爬悬崖绕道,因此常发生有人摔下河或趟水过河被洪水冲走的悲剧,群众对修建便民慈安桥十分渴盼。然而,省慈善协会每年分配给紫阳修建慈善便民桥的指标只有1-2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面对这种情况, 紫阳县慈善协会急群众所急, 多途径寻求建桥资金,创造性地与县财政联合,从省财政民生工程项目中争取到部分建桥资金。通过这种方式,仅2012年和2013年两年时间,紫阳县慈善协会就完成了19座便民慈安桥的修建。此外, 紫阳县慈善协会还积极动员县内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募集建桥资金。

在多方筹集建桥资金的同时,紫阳县慈善协会还出台了《关于便民慈安桥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从资金来源、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七个方面对便民慈安桥实行了制度规范,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

紫阳修建便民慈安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慈善协会的认可,2013年8月, 全省便民慈安桥现场工作会在紫阳召开,推广紫阳经验。几年来,在紫阳县慈善协会的努力下, 共修建便民慈安桥59座,使得5.6万群众受益。

紫阳是中国“民歌之乡",同时道教文化又十分发达。 针对这一现状, 紫阳县慈善协会创造性地将慈善文化与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有机结合,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针对紫阳“人人都能唱民歌"的特点,他们成立了志愿者歌唱团队, 创作了一批宣传慈善的歌曲,在公共场合进行宣唱,营造慈善氛围。同时利用紫阳人崇尚道教的心理, 引导大众向善,参与慈善。

在做好慈善项目的同时, 紫阳县慈善协会还积极采取不同形式组织慈善志愿者团队。一是在76个县直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中设立慈善志愿者团队,结合为民服务“五个一"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与共青团联手, 成立青年慈善志愿者团队,为弱势群体服务;三是成立社区慈善志愿者团队, 积极开展志愿活动;四是做好网络助学志愿者团队的引导服务。几年来,在慈善协会的帮助下,该县“丽姐助学联盟"、“山里的花儿"等一批网络志愿者利用网络联系爱心人士,使得千余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为善则流芳百世"。紫阳县慈善协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积极开展慈善事业的光辉业绩和动人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他们决心再接再厉,用慈爱之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用慈爱之心构建和谐、温暖的美好人间。

新闻推荐

紫阳政协提案助解居民买菜难

本报讯(田波)“老邮局那一片的居民都要到西关农贸市场买菜,很不方便。"张明迪委员说。在紫阳县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工商界全体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合理规划和建设农贸市场的建议》,以...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