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记安康市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安康日报 2017-06-09 04:10 大字

[摘要]——记安康市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王友根 袁粒 张蕾

石泉模式

托管服务

安康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穿境而过。境内重峦叠嶂,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川陕革命老区。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这个300万人口的市就有6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发达城市务工,他们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拉动了经济的腾飞,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显著改善。2016年,全市劳务收入达到96.1亿元。但伴随着农民工大军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留望群体”即留守儿童。据2016年年底统计,全市留守儿童30132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26331人,占87.4%,由亲戚朋友监护的1659人,占5.5%,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1157人,占3.8%,无人监护的985人,占3.3%。处在身体与心理发育关键期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心理失衡、行为失管等各种特殊困难和不幸,且容易遭到意外伤害和不法伤害,出现智力发展的落后、人生机遇的短缺,承担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生活与精神压力。安康市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据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全市746所义务教育学校,有424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或留守儿童之家;爱心人士建立各类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机构70家;市慈善协会、爱心企业、省慈善协会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形成了“校内设家为主,校外托管为辅”的双轨制关爱模式和社会关爱的良好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石泉模式

石泉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范围最大的县,被全国妇联、国务院农民工办授予“全国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示范县”,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教育部把他们的做法概括为“石泉模式”,在全国推广。

石泉县把留守儿童问题放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盘考虑,采取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培育队伍、丰富内涵等方式,构建形成了以三大中心、四支队伍、四大工程、六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网络,先后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

建设三大中心。首先以学校为主体,在11个镇的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建立起25所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实现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全覆盖。中心统一设有学生宿舍、餐厅、浴室、阅览室、亲情接待室、保健室、心理咨询室,配置了亲情电话、电视、电脑、文体活动设施,配备了专职的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老师,构建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十佳自强儿童”评选表彰活动和艺术展示等活动,培养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引导儿童自立自强。依托社区和市场化方式建设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在农村、社区建立了校外活动中心和依托幼儿园建设建立的托管中心,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校外生活抚育和管护问题。

培育四支队伍。一是建立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队伍。从在职教师中遴选组建了一支年富力强、富有爱心的生活管理老师和专业辅导教师队伍,通过岗位实践指导和专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为留守儿童搞好学校的课外活动、生活服务与管理。二是建立代理家长队伍。组织全县2447名党政干部、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实实在在的帮助,弥补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生活抚育的缺位。三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需要,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干部中招募了300余名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学校、社区和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心理抚慰、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儿童、关心未来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专家队伍。通过课题研究和专家指导推动专家团队建设,不断提高留守儿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建立四支专业队伍,构建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管护网络,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家庭增收致富工程。石泉县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制定了《石泉县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坚持统筹推进、因户施策的方法,实施了扶贫搬迁工程、造血扶贫工程、输血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健康保障工程等五大扶贫工程,帮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留守。二是十五年免费教育工程。在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从2010年起,相继免除了县职教中心和普通高中学生学费。2013年,又出台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免费教育,保障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均等的接受教育,同时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生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确保留守儿童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三是营养改善计划工程。2012年以来,在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实施蛋奶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让所有留守儿童在校都能吃得放心和营养,解除了家长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四是推进创业就业优惠工程。石泉县政府《关于促进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就业贷款、税费减免和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及贫困家庭创业就业,让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返乡创业,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尽享家庭的亲情与教育。

构建六位一体。石泉县不断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实践总结出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党政统筹,就是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民生工程进行统筹推进;部门联动,就是组织各个部门开展“履行工作职责,服务留守儿童”活动,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学校为主,就是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拓展与延伸,学校围绕这一工作来拓展和延伸教育服务链条,提升素质教育总体水平;家庭尽责,就是组织家长参加培训,签订家长、监护人、代理家长三方协议书,增强家长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切实维护儿童权益;社会参与,就是通过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儿童为本,就是坚持以留守儿童为工作主体,尊重留守儿童成长规律,避免把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弱势化,培育和引导留守儿童成为自强儿童。

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主管教育的镇长为组长、学校校长为副组长,吸收驻镇单位及“留守儿童”所在村委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关爱机制。为109名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实现了留守儿童管护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落实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定期向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触角,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成长中心,学校给留守儿童准备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一个俏皮可爱的“笑脸娃娃”,引导孩子们在“笑口常开、爱心天使、环保先锋、安静守时、轻松值日、快乐阅读”项目中努力展示自己,通过成长自评表对照自己每一天每一项的表现进行自评。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努力争当“笑脸娃娃”。为引导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学校在成长中心特意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鼓励孩子们用书信或者是小纸条的形式把自己的小秘密向“知心姐姐”倾诉。几年来,“知心姐姐”信箱里共收到孩子们的来信386封,辅导老师及时对这些来信进行回复或与来信者面谈,对孩子们的心结进行疏导,很多孩子通过知心姐姐信箱走出了心理困境,得到了关注和关怀。针对孩子物质生活良好,但亲情缺失的问题,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留守儿童“育心”工作上。学校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定期对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参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同时,建立班级留守儿童QQ群、微信群,经常与在外工作的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多种举措,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让远离父母独自成长的留守儿童学会自理、培养兴趣,一直是这所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多年来,学校儿童成长中心一直坚持开展了寻找漂亮小床的活动。为了保证活动实效,学校邀请武警中队的战士给孩子们做示范。通过练习,成长中心生活的孩子们都可以在三分钟之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被子成“豆腐块”、生活用品一条线在成长中心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成长中心,学校每周都有活动,象棋比赛、手工制作、绘画等常态开展,在学校走廊的橱窗里定期展示孩子们的活动成果;坚持开展“一日三读”即晨诵古诗、午读经典、亲子共读,每天晨会师生分享读书心得,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定期评选表彰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与书为伴、以书为友。中组部、教育部、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这所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托管服务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各县区的一些爱心人士建房或租房创办的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到目前,已建立各类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近70家,他们以“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服务于孩子”为宗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吃住、监护、心理疏导、学习辅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多种服务。这里列举几例。

岚皋县天天向上托管中心。天天向上托管辅导中心负责人程军,是个道德高尚的残疾人,他收养两个特困儿童的事迹在岚皋广为流传。他毕业于电大小教管理专业,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岚皋县第二届道德模范、首届安康好人、安康最美志愿者,还是岚皋县援少会会长、志愿者联合会主持工作的副会长、青春驿站的法人。他创办的托管中心占地面积980余平方米,设有办公室、财务室、亲情视频室、情感宣泄区、心理疏导室、图书室等。全职老师25人,生活老师3人,中心共有21间教室,能同时容纳学生450余人,现有全托生70余人。为了更好的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中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设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网络、电话、家访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增设课外拓展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外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汇演、手工制作等,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建立学习帮助制度,即辅导老师对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的留守儿童实行定点定人帮助。中心自开办以来,累计为近8000名留守儿童提供了托管与补习培训。陈军全身心投入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并计划五年内将托管辅导中心发展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能容纳更多的留守儿童进行托管辅导。

平利县八仙镇幸福知佳托管中心。该中心是由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持有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的练冬生和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持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柯玮玮夫妇创办的。中心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有教室8间,师生宿舍各5间,活动室、图书室、办公室、值班室、餐厅、厨房各1间;现有留守儿童90名,专兼职教师8名,生活老师2名;有藏书3000余册,电脑3台,教学投影机1台,体育器材3套。练冬生、柯玮玮既扮演孩子的父母,为孩子们营造家的温馨,又是孩子们的老师,精心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孩子们的朋友,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开心的共同欢乐,不开心的做好心理疏导。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始终以把孩子培养成自立自强、有独立生活能力、有健康体魄为主要目标,通过课后自由积累、集体阅读、睡前成语接龙、故事会等,加强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宿舍的整理打扫、野炊做饭竞赛、自己洗内衣裤、洗鞋袜,加强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通过控制孩子的零食,经常带孩子跑步、打篮球、打乒乓球、五公里徒步训练、野外极限挑战,不仅使孩子们有了健康的身体,还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及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最感人的一幕:下午放学,一名女学生回到托管中心,一进大门,就甜甜的叫着练爸爸、柯妈妈。只见练冬生、柯玮玮起身迎接女孩,一人拉着孩子一只手,亲切的询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孩子红扑扑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女孩叫刘湘湘,11岁,是一名留守儿童,八仙小学五年级学生。2015年4月,爷爷、母亲相继去世,家庭极度困难,练冬生、柯玮玮把她当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为她免去了7000多元的费用,还给她买新衣服。刘湘湘的父亲给练冬生、柯玮玮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感人肺腑的十个大字:“关爱胜父母,师恩比海深”。

平利县老县留守儿童服务站。该站成立于2007年7月6日,是由站长杨久成投资80多万元建成的。为老县镇周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事实孤儿提供学生住宿、伙食、学习辅导、心灵成长等全方位代理家长服务。累计收留、帮扶留守儿童2000多名。服务站购置台球桌、跳绳、象棋等课后娱乐活动设施,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设立了心理疏导室,聘请了高级资深心理咨询师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沟通。杨久成花费3年时间为服务站寻求项目对接,得到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支持,成立了爱心书屋;获陕西省慈善协会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营养早餐”项目;从北京中致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成功对接“CKDP乡村故事之夜”项目;与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该站设立实践基地;与陕西省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少年儿童犯罪预防工作;与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在该站设立调研基地;与安康援少会、安康义工联、安康儿促会、安康达德书院、安康家促会以及公安、财政、电力、医院、电视台等多个单位的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开展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家庭活动。多次组织孩子们到安康“金州一日游”、到西安看古都、到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到八达岭登长城、参加《圆梦缘》节目。这些活动都得到各媒体的报道,有力推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岚皋县佐龙镇卓越托管辅导中心。创办人朱孝芳曾在北京求学、工作了8年,并考取了幼教资格证和小学教师资格证,在北京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担任幼儿英语教师2年,在海军总部机关幼儿园担任英语教师兼教研组长3年。2013年在家乡投资20万元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她买了上好的实木爬梯床,每间卧室都安装了空调、电视,给孩子们统一配备了毛巾、牙膏、牙刷、脸盆、拖鞋、雨伞、擦鞋油等生活用品。定期为孩子们体检,设置了医药箱、配备了非处方药。为每个孩子量身订做同意的服装。设置了绘画手工区,精心布置了读书角、植物角、动物角、涂鸦区、下棋区、活动区,让不同兴趣的孩子都乐有所好、玩有所爱。在生活照顾上,每天做到五个一:即检查一次被褥,消毒一次碗筷,清扫一次房间,检查一次衣着,巡查一次睡眠。同时,精心为孩子们定制了营养食谱。每月组织2次读书活动,每半月组织一次讲故事活动,引导孩子们学科技、知历史、懂礼貌。组织孩子们开展学雷锋活动,带他们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帮助他人,增强孩子们与社会交流互动的能力。托管中心把每个孩子的生日、父母的生日都详细记录下来,每逢孩子的生日,中心都会送上蛋糕和礼物,组织一个生日会,让孩子与父母连线视频。中心还建有家园联系群,随时给家长们发孩子的学习生活的视频,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并选有家长委员会监督。孩子父母生日到来时,中心鼓励孩子给父母打一个问候的电话。中心创办至今,共托管留守儿童100多人,辅导学生近500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省慈善协会慈善专员耿庆义,在该中心调研时称赞说,这个托管中心管理之精细、品味之高雅令人震撼。

旬阳县小河晨光留守学生托管中心。创办人胡晓艳,毕业于安康师范英语专业,于2011年9月筹资60余万元,在旬阳县小河镇郭家湾小区建起了“小河晨光留守学生托管中心”,现有留守儿童78名。她用心做事,以情呵护,把“中心”管理得有条不紊,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

社会关爱

长期以来,安康市慈善协会的分会、团队、小组的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都注重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市慈善协会除和省慈善协会、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陕西省首届、第二届儿童保护高峰论坛,首届、第二届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暨留守儿童服务站站长培训会外,还对全市留守儿童服务站进行了调研,撰写了24000多字的调研报告,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召开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工作座谈会,和市民政局联合出资20万元,首批帮扶10个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托管机构,并将动员爱心企业在慈善协会设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冠名基金;市县区慈善协会将培养和帮扶一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工作的典型,每年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安康援少会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公路沿线学校组织开展交通法规进校园活动十多次,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赞助小黄帽,宣传交通法规知识,让2万多名孩子懂得了交通法规。援少会400多名会员多次深入汉滨、旬阳、紫阳、平利、岚皋、石泉等县区走村串户,实地调查并将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资料挂到网上,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他们还争取到爱国华侨欧阳夫妇的捐款,在汉滨区恒口镇白鱼小学建立“儿童成长中心”。安康儿促会通过争取民政部项目,在汉滨区五里镇刘营小学建立了“海星之家”,后又得到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的支持。2016年,儿促会在汉滨区恒口镇鲁家村实施“家乡老宅会说话”的社区营造项目,活化利用村上遗存的古建筑挖掘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80多名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村,搞火龙表演、开小吃店、在园区就地务工,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社会问题。安康义工联连续6年组织留守儿童到西安看古都。

安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也得到了爱心企业的帮助。兴安集团第三分公司(现名安康市源康集团公司),是市慈善协会的一个团队,2011年至2015年,每年拿出20万元,5年共100万元资助石泉县的留守儿童,并开展“自强儿童有奖征文和自强儿童评比表彰”活动,出版了《珍珠璀璨》、《园丁情怀》、《成才梦?中国梦》、《梦想树》、《阳光下成长》等5本留守儿童励志书,600多篇“争做自强儿童”征文编入书中,表彰奖励自强乐观上进留守儿童200多名,资助贫困留守儿童250名。

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创办的安康达德书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CEO班对68户特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配合发放助学款10万余元;在大竹园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做心理讲座,对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的儿童单独进行了心理疏导。学员们在研究中心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走访全市5县2区10个乡镇贫困留守儿童125户,调研全市留守儿童服务站22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儿童保护方面调研论文30篇,体现了书院作为慈善文化专业研究机构的社会公益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8月22日,由省慈善协会、安康市慈善协会、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等组织发起,安康达德书院承办的“陕西省首届儿童保护论坛”在安康举行,省内82家公益慈善组织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论坛围绕“保护儿童身心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题,共同探索“关爱与保护儿童”的工作途径,积极探寻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和家庭困难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推广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各级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学校和家庭在儿童保护工作上提供参考。论坛还通过了儿童保护《安康宣言》,倡导全社会共同承担起儿童保护的重要责任。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组织编撰具有专业学术性和现实针对性的著作《儿童保护问题的探索》,选编了30多篇理论文章,把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结合起来,发挥对儿童保护具体实践的理论借鉴和指导作用。

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养,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去年11月,安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随后,市民政局牵头,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康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相信安康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会更加发达,使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友根与八仙镇幸福知佳托管中心的留守儿童在一起。 练冬生 摄

耿庆义向岚皋县佐龙镇卓越托管辅导中心赠送自己的画作《步步登高》 。袁粒 摄

白河县茅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孤儿陈焰正在给身患癌症的奶奶李金兰梳头发。袁粒 摄

旬阳县小河镇晨光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孩子们吃着香喷喷的午餐。袁粒 摄

天天向上培训中心负责人程军与养女在一起。

焦瑾 摄

新闻推荐

堡子村的长久脱贫计

本报讯(通讯员孟少猛陈雪)在石泉县城关镇堡子社区草莓市场外的大棚里,支部书记蒋永林正在手把手地教胡洪平怎样给西瓜授粉。社区包联单位石泉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李家银在一旁点赞:“脱贫攻坚要像...

石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